金九銀十已過,棉紗價格不升反降,市場愈發清淡。作爲紡織品出口大國,9月份是聖誕節備貨高峯,但因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來自美國的訂單多轉移至東南亞,國內大型紗廠出口訂單轉至內銷,國內棉紗供應壓力加大,另外,因國儲庫存逐年降低,貿易商擔憂國內棉花恐出現需求缺口,進口紗到港量大幅提升,對國產紗造成衝擊,價格也開始出現大面積下滑。

市場需求疲弱,價格接連下滑

表1 新疆地區純棉紗價格跌漲變化

上表所示,國內純棉紗主流規格報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部分大型紗線廠自九月底便開始大規模拋貨,降價幅度最高可達1500元/噸。其中,新疆紗作爲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新生力量,其市場份額逐年增加,據初步統計,2018年,新疆紗產量佔全國產量的27%,其中純棉紗的產量將佔到全國純棉紗總產量的21.3%。作爲產量大省,新疆紗多銷往廣東、江浙一帶,因原料具有優勢,一般以生產針織紗爲主。因此,出口訂單的減少,新疆紗首先受到衝擊。

用棉成本降低

圖1 國內32S純棉紗利潤走勢監測

上圖可以看出,隨着皮棉價格的下滑,國內棉紗用棉成本下降,但國內棉紗價格普降500-1000元/噸,實際利潤空間並未得到有效釋放。事實上,當前大部分紗廠由於走貨遲緩,資金回籠速度較慢,大部分用棉仍以前期庫存爲主,成本基本維持在前期水平。另外,因國內紗廠大面積降價,不少訂單穩定的廠家價格也受到牽連。

內外紗價差縮小,國產紗無優勢

圖2國內外C32S環錠紡價差圖

上圖可以看出,近期內外紗價差由負轉正。雖受人民匯率支撐,進口紗成本持高,但下游需求疲軟,大多貿易商拋貨意願仍舊濃厚,庫存消化困難,價格仍有下行趨勢。國產紗價格雖有也下滑,但受成本支撐,紗場觀望氛圍仍然較濃,此外,利潤壓縮導致的紗廠停產現象十分普遍,供應量減少使得紗價下滑速度減緩,但供過於求局勢短期內難以扭轉。

市場悲觀情緒蔓延,提漲信心不足

圖3 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

由上圖可以看出,2018年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整體低於去年同期,特別是進入“金九”之後,棉紡行業景氣指數與8月相比下降1.76,與預期不符,需求旺季落空。據下游紡企反映,自9月下旬開始,訂單開始明顯減少,接單量不及7、8月份。主要原因是9月24日後,美宣佈對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廠家生產普遍謹慎。

綜合來看,由於貿易戰導致的需求端低迷,整個棉紡行業信心不足,倒逼上游原材料價格下滑,同時,上半年看漲心態較濃,導致整個產業鏈供應壓力偏大,棉紗價格在短期內弱勢局面恐難改觀。

作者:宋子慧;來源:我的農產品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爲傳播更多信息爲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