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求生的故事,大家最爲耳熟能詳的故事應當是魯冰遜漂流記,講述的是海難倖存者魯冰遜在小島上度過28年,最後獲救的故事,雖說這是小說,但在現實中也不乏這一類似的真實故事。1942年,年僅24歲的中國水手潘濂遭遇了海難,在茫茫大洋之中,商船沉沒,僅剩他一人的情況下,他憑藉頑強的信念和意志,創造了在大西洋上漂流133天,最終成功求生,堪稱是海上求生的奇蹟了,他的求生經歷最終被編入美軍教材,而他靠救生木筏維生的記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

潘濂,1918年出生在中國海南的一個農村家庭,18歲的時候,父親託親戚將他帶到香港,在輪船上當學徒,3年後,由於戰爭的需要,英國在香港需要招募大量的中國海員,於是潘濂和英國船隻“貝洛蒙”號簽約,成爲二等待應生。

1942年11月23日,這是潘濂永生難忘的一天,當時“貝洛蒙”號商船正在大西洋上運送戰略物資,但不幸被德國U-172型潛艇2枚魚雷擊中,船隻還沒來得及發出求救信號,就在2分鐘之內沉沒。在慌亂之中,潘濂套上了救生衣,立刻跳入海中,沒過多久,他發現了一艘船上的救生木筏。據潘濂事後回憶,當時德國潛艇發現了他,但不願爲他這樣一個小角色浪費彈藥,潘濂僥倖的躲過一劫。

幸運的是,在救生木筏上備有40升淡水,還備有罐頭、巧克力、餅乾、信號彈和手電筒等,雖然食物和淡水並不多,但足夠支撐一段時間。隨後他就漫無目的在茫茫大海中漂流,很快他的淡水和食物就要消耗殆盡了,接下來必須要收集淡水和食物了,收集淡水還相對容易些,只要下雨,就可以利用木筏商的帆布收集淡水,但想要獲得食物就很困難了。

雖說潘濂之前並沒有求生方面的經驗,但在生死邊緣,他的潛能被激發了出來,他從手電筒上拆下了零件做成魚鉤,接着又將麻繩拆下一段作爲魚線,用餅乾作爲魚餌,然後開始釣魚,但這種方法只能釣到一些小魚,之後他從救生艇上拆下了一枚鐵釘做成魚鉤,如此一來就能釣到大魚了,他每天都忙於釣魚,慢慢的儲備乾糧。

另外,小魚乾,還帶來了意外的收穫,吸引了海鷗過來,出於無聊的潘濂,開始試着捉海鷗,只不過捉到的海鷗只能喝血喫肉。後來他用魚肝、魚心做誘餌,結果引來了鯊魚,他沒有逃跑,想辦法抓住了一條,切開鯊魚後,用鯊魚血止渴。

潘濂漂流在海上的期間,遇到了兩次逃生的機會,一次是遇到了一艘商船,他點燃了信號彈,商船發現了他,並開了過來,但商船上的人看到甲板上的人之後,又突然離開了,對於這一幕,潘濂在多年之後仍然未能釋懷,他認爲商船上的人看到他是黃種人,然後就毫不猶豫的離開了。

還有一次是,有兩架飛機低空掠過,並發現了他,然而當時下着暴風雨,飛機幾度想要施救都未果,最終只能作罷。後來根據《芝加哥論壇報》在1943年的採訪中記錄,那位好心的飛行員事後還去醫院看望潘濂。

在漫長的漂流中,潘濂剛開始還會通過打繩結來記錄日期,但兩次逃生失敗之後,他一度陷入了絕望,從此之後不再記錄時間。他的意思就是看天意,走到哪裏算哪裏。孤帆漂流了133天之後,潘濂已經是精疲力盡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漂到哪裏了,但是他發現海水的顏色變淡了,這也就意味着他距離大陸更近了,1943年4月6日木筏抵達巴西海岸,他被三個巴西漁民救下。

潘濂醒來之後,他的傳奇故事很快就傳開了,英國媒體紛紛趕來,向全世界彙報了他的狀況,隨後驚動了英國王室,喬治六世向他頒發了帝國勳章,以表彰他在危難之際所表現出的勇氣和毅力;美國海軍也對他發出了邀請,很快他的求生經歷被還原,並被美軍編入作戰手冊上的求生指南;民國政府授予他榮譽獎狀。

二戰結束之後,潘濂移民美國,1991年去世,亨年72歲。潘濂用實際行動驗證了那句話,看一個人有多強大,就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現就知道了,正是他在逆境中所表現出的勇氣和決心,這才創造了奇蹟,潘濂的木筏維生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