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訊(實習生 鄭棟樑 記者 曾鵬程)農家樂,作爲鄉村休閒旅遊的一種新業態,爲農業農村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四川,作爲我國農家樂發源地之一,自貢的農家樂長期以來走在全國前列,並發展出包含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鄉村景觀、體驗採摘、農業生產、飲食文化等內容的多元化業態。

羅貴明,百花園創始人、花香田園農業主題公園創始人,我市首批農家樂從業者。“2000年初,我創辦了第一家農家樂,名字叫‘百花園’,位置在工人療養院附近。”羅貴明回憶,萌生出創辦農家樂是受到成都農家樂市場火爆的啓發。當時,自貢城市休閒方式極度匱乏,餐飲行業發展也極爲不均衡。“公園少,體育場館少,飯館基本上都是蒼蠅館子,城裏人的週末休閒方式非常單一。”他向記者介紹,1999年,他在成都承建一個花卉苗木項目,接觸到大量的農家樂,也看到了城郊節假日消費市場的火爆。2000年,羅貴明立足自身從事花卉苗木產業的優勢,打造了首家景觀園林式農家樂,主打田園風光和農家菜,迅速在我市節假日消費市場成爲一道獨特的風景。

“當時我在市花卉協會任職,帶動了一些會員利用現有資源,打造農家樂,迅速搶佔節假日消費市場。”羅貴明說,從花卉苗木產業轉戰農家樂,可以節約建設成本,同時還能宣傳助推花卉產業,在他的帶動下,園林式農家樂這一新業態迅速發展,在南環路、雷公灘、北環路等近郊,一家家農家樂如雨後春筍。

隨着人們收入的提高,物質條件有了巨大提升,對於生活品質、消費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大批從農村走出來的城市人,對迴歸鄉村願望越來越強烈。大家不僅僅滿足於看一看、喫一喫,更希望親身體驗,使農家樂有了更加細化的發展方向。”羅貴明說,市場需求,促使近郊鄉鎮發展了數量衆多的採摘園、種植園、垂釣園等。這些以農業生產、體驗娛樂爲主,餐飲服務爲輔的新興農家樂與傳統農家樂,在經營方式、消費體驗上有了很大區別,也滿足了市民消費需求。

2010年,生態農莊與農家樂有了正式的區分標準,是否從事農業生產是最重要的區分標準之一。2014年,羅貴明在貢井區艾葉鎮流轉土地修建花香田園農業主題公園。“最開始,我只想建一個生態農莊,小而精,後來受到‘田園綜合體’這一概念的啓發和觸動,才最終決定擴大面積,向這一目標發展。”羅貴明說,“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這一理念的提出,爲他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描繪了一個新的世界。

如今,花香田園一期已經投入運營一年多,二期中藥材生產、果樹基地正在建設中。2016年,花香田園被評爲省級農業主題公園,2017年,花香田園成功創建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羅貴明說:“通過持續的投入建設,把花香田園向田園綜合體方向發展,再通過田園綜合體這個平臺,不斷孵化新的業態,重塑農村新面貌。”

■相關新聞

富順老幹部憶往昔

暢談改革開放40年鉅變

自貢網訊(張真德 記者 黃鴻)“難忘一九七八年,那年真是太非凡。三中全會緊急開,小平復出解疑團。”5日,在富順縣老幹局組織開展的“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離退休幹部座談會上,退休幹部謝佑湧朗誦了自己爲歌頌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所作的詩,整篇700餘字,全面回顧和客觀總結獲得與會人員的熱烈掌聲。

按照中央、省、市老幹局工作部署,富順縣以憶往昔、說發展、談變化、獻良策的形式,組織關仁才、林國陽、賴崇海等20餘名老幹部進行座談,聽取他們對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變化的感受和意見建議。

“我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子女全部考上大學且前途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一家人的今天。”

“四十年的改革歷程中,農村草房變成了小洋樓,爬山涉水的泥濘路變成了水泥路,那時農村人羨慕城裏人,現在變成了城裏人喜歡農村,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就是貧窮落後的中國走向了富強。”

“從近年來中央實施脫貧攻堅、環境保護所取得的成果,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前景光明,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

座談中, 老幹部們你一言我一語積極發言,談出自豪感和向心力。

老幹部們爲座談會作了充分準備,圍繞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寫了亮點工作彙編、涉及民生髮展的建議、感嘆祖國鉅變的散文詩歌等。會後,工作人員收集了各類文稿10餘件,將作爲資料整理後存檔上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