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的靖江蟹黃湯包,歷史悠久、聞名天下,是全國六大名包之一,因其“皮薄光潔、湯足如泉、濃而不膩、味厚鮮美”而被譽爲靖江一絕!曾亮相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走遍中國》、《味道》、《消費主張》等欄目。靖江蟹黃湯包要比一般的包 子大一些,不僅個頭又圓又大,湯汁多的不得了,關鍵皮是均勻的薄,看到吹彈可破的皮裏面,湯水滾動的樣子,直呼怎麼可以做到這麼絕美,而且不會輕易破掉。喫的時候先咬開一個小口,吸食湯汁,然後再喫皮和餡料,可以清晰地看到餡裏面大塊的蟹黃和蟹肉,鮮美無比,不少外地食客,專程趕到靖江,只爲饕餮一餐蟹黃湯包!

靖江蟹黃湯包在喫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所謂“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喝湯”,需要食客用三隻指尖撮住那湯包上面的折皺,小心翼翼地輕輕拎起,慢慢放到盛醋的碟子裏,然後低下頭湊近去,在湯包的上方用齒尖細細咬破一點小孔,再從那小孔裏緩緩地吸吮湯汁。這是因爲湯包皮薄且嫩,汁豐又燙,稍一不慎,皮破湯漏,也就不成湯包了。

吸完湯汁,再配上薑絲與陳醋喫包 子皮和餡,咬開包 子皮,能看到餡裏面大塊大塊的蟹黃和蟹肉,真正的真材實材,難怪如此鮮美。

靖江有很多賣蟹黃湯包的餐廳,但本地人推崇的只有南園賓館的“南之緣湯包”,當年《舌尖上的中國》便是在這家店內拍攝錄製的。

“南之緣”湯包一直保持蟹黃湯包製作上必須按“流傳了百十年的老法”進行,製作工序相當複雜,有三十幾道之多。十多位工作人員,人工流水線般操作:精白麪粉必須揉、捏上勁。

每張包 子皮要求厚薄均勻,溼燥軟硬恰到好處,淨重保持四錢半。

包裹時手法用力均勻,每個折皺大小如一,總個數不能低於25個,但又不能超過32個。

至於包 子餡料,首先是取豬蹄膀的厚皮,切細,文火煨一夜,至豬皮完全溶入湯中,再冷卻成爲透明果凍一般的膠狀物。選用鮮活而硬實的大蟹,取其蟹黃、蟹腿肉和剁碎的豬腿心肉,熬好的雞汁、姜丁、蒜末一起放入豬皮熬成的膠凍內拌勻。待它在湯包裏蒸熟之後,那脂膏濃厚的膠凍便溶爲湯汁了。

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有熟練操作技巧的師傅才能勝任,唯有這樣,才能保證那一隻只湯包蒸熟之後,直至送入口中,能完好無損。

南之緣的蟹黃湯包,一籠六個賣110元,單買19元一個,一天能賣三千籠。相對餡料的真材實料,以及繁複的人工成本,這個價格還真的不算貴。

蒸熟的湯包雪白晶瑩,上面的折皺細巧均勻,整個兒恰如一朵朵飽滿圓潤、千瓣緊裹、含苞欲開的玉菊,加之皮薄如紙,幾近透明,稍一動彈,便可看見裏面的湯汁在輕輕晃動,使人感覺到一種吹之即破的柔嫩。

南之緣除了蟹黃湯包,也有其他蟹肉蟹黃菜品,也都值得一嘗。這道是蟹肉獅子頭,肉質酥爛、湯鮮味美。

蟹黃粉皮和蒸餛飩。

紅燒河豚,肉質肥嫩、味道鮮甜。

紅燒河鰻,濃油赤醬、甜中帶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