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相当经验、相当球龄的球友们,多半有自己的一套“乒乓经",对于乒乓球的理解总有一番体会,有的是独到见解,但也会陷入一些误区!例如直拍反手弹击,这是属于比较进阶的技术,如果照本宣科的传授给初学朋友,那便不适当了!

打乒乓球如果陷入到这3个误区,不仅会导致技术进步缓慢,还会影响打球的乐趣。

误区一:把球练苦了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大前提,有些朋友认为练球 、扎基本功的标准就是要像专业队训练的那样严谨,所以在练球时把重心压的过低、打多球的节奏过快,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够驾驭的范围。

虽然看起来练得很苦,但这只是把球打得很累而已!

所谓的累就是在发力挥拍击球以及脚步移位时平白流了一身汗,其实练习的效果并不好,因为一开始的要求难度就太高,所以练球时的“上台率”就低,可能打了一百次球而真正打好的却没几个,这样子初学的球友会觉得很没有成就感!

训练节奏过快,强如小胖也是吃不消的~

其实只要掌握了练球的正确方法,练基本功并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先将球喂慢或是击球的难度标准降低,使得学球的球友能比较轻松的找到击球感觉,感觉对了,觉得有成就感,自然会提升兴趣,保有继续练下去的动力!

误区二:追求形似而不是神似

很多球友在练球时的重点围绕在“动作”上,请教教练或是球友问题时,也是围绕着“动作”,其实这些所谓的“动作”甚至可以更粗浅的形容为打球的“姿势”而已!

打球的动作是根据来球判断然后依据较合理的方式去选择击球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动作当然很重要,不过判断与原理更重要!不讲因而求果,是为盲目!

这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小朋友或初学球友,跟教练学球时的回合数很多,一跟其他球友对打,相同的练球内容三、四板就掉球,多半原因就是教练的球喂得太准确了,也习惯了供球的节奏,而学员便因此而疏忽没有确实去判断盯球以及移位,所以换个陪练对象便打不好球了!

判断的意识在学球初期就要一直不断的要求叮咛,不能够等动作定型了再回头去要求判断,或是觉得动作定型之后,击球的回合数有了便自己会判断了!很多球友都有这问题,在球友之间动作算是好的,但是一比赛特别容易打到手、打到板边,这里边判断跟盯球的问题很大,要调整回来,真的很辛苦!

通过盯球判断调整脚下步法,才有这一板高质量侧身暴冲

误区三:追求标准化,把动作拆解的支离破碎

动作讲解与纠错,是指导初学球友花费最多时间的。初学球友往往希望动作是有标准的,希望得到一个一劳永逸、放诸四海皆准的答案,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这不用再多加赘述,看马龙、许昕、樊振东他们的动作有没有一样便可以明了!

动作是没有标准化的,不能以挥拍时手臂夹角呈120度;切球时拍面呈45度......等方式去死记硬背,而是在发力协调的情况之下,动作有着合理的范围。把握住几个重点去纠错,例如正手击球时的手臂抬肘问题;转腰与否可以看肩膀有没有转动之类的重点即可!

动作拆解的支离破碎,容易让人想起古人眼中的美女:瓜子脸、柳树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但是我们在路上看到的美女不一定有这样的标准,但也是很漂亮。实际上若是将这些标准凑起来的脸孔可能还吓人一跳,重点在于看得顺眼舒服就好,就好像动作要求发力协调就好,硬是去拆解,组合起来的动作可能是不成样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所认知的正手攻球,挥拍的结束位置拍尖约在鼻尖或眉心左右的高度,但是如果球友的站位重心太高,他就只能挥到肩膀高度而已,再高会打不到球,硬挥到眉心位置可能每一球都打出界了!

再或者又因为能力不够转腰不充分,所以需要更大的挥拍幅度,球拍要挥到左肩位置才行。硬要求挥刀眉心位置,动作看起来就不大协调了。

所以打乒乓球这事儿很复杂,越是精巧细微的动作,越能看出功力来。咱们业余球友虽然达不到专业运动员的实战水平,但如果能够跳出这3个常见误区的困扰,练球少走两年弯路还是没问题的,也能够收获到更多的打球乐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