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相當經驗、相當球齡的球友們,多半有自己的一套“乒乓經",對於乒乓球的理解總有一番體會,有的是獨到見解,但也會陷入一些誤區!例如直拍反手彈擊,這是屬於比較進階的技術,如果照本宣科的傳授給初學朋友,那便不適當了!

打乒乓球如果陷入到這3個誤區,不僅會導致技術進步緩慢,還會影響打球的樂趣。

誤區一:把球練苦了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大前提,有些朋友認爲練球 、扎基本功的標準就是要像專業隊訓練的那樣嚴謹,所以在練球時把重心壓的過低、打多球的節奏過快,已經超出了自己能夠駕馭的範圍。

雖然看起來練得很苦,但這只是把球打得很累而已!

所謂的累就是在發力揮拍擊球以及腳步移位時平白流了一身汗,其實練習的效果並不好,因爲一開始的要求難度就太高,所以練球時的“上臺率”就低,可能打了一百次球而真正打好的卻沒幾個,這樣子初學的球友會覺得很沒有成就感!

訓練節奏過快,強如小胖也是喫不消的~

其實只要掌握了練球的正確方法,練基本功並不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過程,先將球喂慢或是擊球的難度標準降低,使得學球的球友能比較輕鬆的找到擊球感覺,感覺對了,覺得有成就感,自然會提升興趣,保有繼續練下去的動力!

誤區二:追求形似而不是神似

很多球友在練球時的重點圍繞在“動作”上,請教教練或是球友問題時,也是圍繞着“動作”,其實這些所謂的“動作”甚至可以更粗淺的形容爲打球的“姿勢”而已!

打球的動作是根據來球判斷然後依據較合理的方式去選擇擊球方式所表現出來的結果,動作當然很重要,不過判斷與原理更重要!不講因而求果,是爲盲目!

這現象可以解釋爲什麼有些小朋友或初學球友,跟教練學球時的回合數很多,一跟其他球友對打,相同的練球內容三、四板就掉球,多半原因就是教練的球喂得太準確了,也習慣了供球的節奏,而學員便因此而疏忽沒有確實去判斷盯球以及移位,所以換個陪練對象便打不好球了!

判斷的意識在學球初期就要一直不斷的要求叮嚀,不能夠等動作定型了再回頭去要求判斷,或是覺得動作定型之後,擊球的回合數有了便自己會判斷了!很多球友都有這問題,在球友之間動作算是好的,但是一比賽特別容易打到手、打到板邊,這裏邊判斷跟盯球的問題很大,要調整回來,真的很辛苦!

通過盯球判斷調整腳下步法,纔有這一板高質量側身暴衝

誤區三:追求標準化,把動作拆解的支離破碎

動作講解與糾錯,是指導初學球友花費最多時間的。初學球友往往希望動作是有標準的,希望得到一個一勞永逸、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這不用再多加贅述,看馬龍、許昕、樊振東他們的動作有沒有一樣便可以明瞭!

動作是沒有標準化的,不能以揮拍時手臂夾角呈120度;切球時拍面呈45度......等方式去死記硬背,而是在發力協調的情況之下,動作有着合理的範圍。把握住幾個重點去糾錯,例如正手擊球時的手臂抬肘問題;轉腰與否可以看肩膀有沒有轉動之類的重點即可!

動作拆解的支離破碎,容易讓人想起古人眼中的美女:瓜子臉、柳樹眉、丹鳳眼、櫻桃小嘴,但是我們在路上看到的美女不一定有這樣的標準,但也是很漂亮。實際上若是將這些標準湊起來的臉孔可能還嚇人一跳,重點在於看得順眼舒服就好,就好像動作要求發力協調就好,硬是去拆解,組合起來的動作可能是不成樣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所認知的正手攻球,揮拍的結束位置拍尖約在鼻尖或眉心左右的高度,但是如果球友的站位重心太高,他就只能揮到肩膀高度而已,再高會打不到球,硬揮到眉心位置可能每一球都打出界了!

再或者又因爲能力不夠轉腰不充分,所以需要更大的揮拍幅度,球拍要揮到左肩位置纔行。硬要求揮刀眉心位置,動作看起來就不大協調了。

所以打乒乓球這事兒很複雜,越是精巧細微的動作,越能看出功力來。咱們業餘球友雖然達不到專業運動員的實戰水平,但如果能夠跳出這3個常見誤區的困擾,練球少走兩年彎路還是沒問題的,也能夠收穫到更多的打球樂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