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ARNAUD(法國)環球旅行攝影師|來源:去驢行
你認知中的沙漠是什麼模樣?
一望無際的沙海,連綿起伏的沙丘,毫無生機的死寂。但哥倫比亞的塔塔科阿沙漠或許會打破你對沙漠的認識。
塔塔科阿沙漠位於哥倫比亞威拉省,處於波哥大和聖奧古斯丁之間。佔地330平方公里的塔塔科阿沙漠,僅次於哥倫比亞最大的沙漠瓜希拉沙漠。

從波哥大出發,遊客需要坐7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才能抵達這座哥倫比亞第二大幹旱地帶。但下車之後一定不要質疑導遊帶錯了地方,眼前的沙漠和你往常認識裏的沙漠完全不一樣,這裏不僅遍佈植物,仙人掌下還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動物。
那它又是如何與沙漠牽扯上關係?這就要從塔塔科阿沙漠的演變說起。

大約在300萬年前,正處於第三紀塔塔科阿沙漠還是一座充滿生機的南美洲森林。這時高大的松柏挺立在樹林間,寬廣的湖泊和洶湧的河流分佈在各個地方,茂密的樹葉下,掩藏着大型的原始動物。此時的塔塔科阿森林,比現在的亞馬遜雨林還要充滿生機和兇險。

70年代,考古學家在塔塔科阿沙漠深處,挖掘出一個巨型龜殼。該龜殼長達3米,是迄今爲止發現最大的一種原始烏龜。但根據考古學家推測,這種重達幾噸的巨龜,在數百萬年前的森林只是被獵捕的對象。比它更大型的兇獸,散落在森林裏的各個角落。
那麼,它們又是如何消失?
但隨着地球氣候改變,地處赤道附近的哥倫比亞氣溫逐年上升,降水量越來越少。逐年高溫又沒有降水量補充,很快湖泊被快速蒸發,水域面積越來越小;河流也開始出現斷流。幾十萬年或者幾萬年之後,湖泊消失,河流裸露出河牀,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大型松柏開始大面積死亡,接着小型的植物也沒有耐得住惡劣乾燥的氣候。動物爲了生存,適應新的氣候環境,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基因,體型開始變得越來越小。但隨着水源枯竭,食草性動物開始紛紛遷移,尋找新的水源,肉食性動物也隨之而去。

幾百萬年的滄海桑田,昔日茂密的森林早已化爲塵土,死去的動物也早已成爲化石,嵌在土壤深層裏。曾經的河牀如今成爲了峽谷,河流侵蝕的溝壑,成爲了這座沙漠最獨特的風景,也使其成爲了一座天然的“遠古墓場”。

如今只留下最耐旱的仙人掌、野生西瓜和少數植被散落在這片地區。而那些祖輩上適應了這片沙漠的尾蛇、蜥蜴、陸龜、獵鷹等十幾種動物,把耐旱的基因傳給了下一代,使得這片沙漠依然保持着一股生機。

儘管大自然把森林改造成沙漠,但依然爲塔塔科阿沙漠留下一絲生機。
相比其它地區的年降水量,雨季時的塔塔科阿沙漠依然有充足的降水。這些降水會形成短暫的河流,流經沙漠的各個角落,爲植被和動物提供一段充足的水源補給。

所以依靠雨季的降水,塔塔科阿的荒漠化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而它的自然面貌更像是非洲同緯度地區的熱帶森林,與我們認知裏的撒哈拉沙漠完全不一樣。但午時最高超過40℃的高溫,以及脆弱的生態環境,依然讓科學家毫不猶豫地把它列入爲沙漠類型的地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