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举动让大宋王朝失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为大宋日后屡屡战败埋下了祸根。此外,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开始军事体制改革和地方藩镇改革的开始。

前有范蠡“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后有韩信被汉高祖刘邦抓获时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自古就有不少的有功之臣在皇帝稳坐江山后被杀害。这似乎成为历朝历代墨守的一种成规,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和平方式解决皇帝与功臣之间问题的案例——杯酒释兵权。

“安史之乱”开启了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圈地为王的时代。此时社会混乱,众人无家可归。杜甫见此景象,故作诗一首,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五代十国之时,皇帝的更替如同的割韭菜一般,一个接着一个。政权的快速更迭加剧了社会的混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使得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

宋朝虽然建立,但是仍然面对着严峻的内忧外患。地方割据势力并没有结束,地方仍然拥有着较大的势力,地方权力没有统一到中央;部分后周遗留的将臣一直觊觎赵匡胤的王位,导致赵匡胤的王位不稳固,他时常忧心忡忡;外部遭受着契丹的不断侵扰。二、杯酒释兵权的事件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祖在赵普的建议下,召侍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饮酒。在宴席上赵匡胤向各位将领表明自己对于诸位功臣大权在握的忧虑,和对自己皇位不稳的担忧,于是劝解他们“放下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姬,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并承诺他们子孙后代结为秦晋之好,君臣之间毫无猜疑,相处和谐,相安无事。

第二天,石守信等纷纷上表声称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还兑现了在宴席上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承诺。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赵匡胤又如法炮制,召集王彦超、武行德和郭从义等有功之臣入朝,再一次收回了众人的兵权,进一步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赵匡胤下令地方的军事事务由文臣代为管理。

从此,赵匡胤便开始了军事体制改革和地方藩镇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宋王朝便走上了重文轻武的道路。三、杯酒释兵权与大宋的覆灭的联系
虽然“杯酒释兵权”这一举动在历史上既被称之为佳话,但是却与后世的大宋覆灭有着极大的联系。

杯酒释兵权导致宋朝走上了重文轻武的道路。在面对契丹等如此实力强劲的外敌,宋朝却无拿得出手的武将。这就为后世宋朝大败埋下了伏笔。并且自赵匡胤后,宋朝的历代皇帝对武将猜忌不断,毫无信任,例如狄青、岳飞等等。这就导致了武将在宋朝再无出头之日。

杯酒释兵权导致文官在宋朝被重用,大量的文人雅士入朝做官,其中有不少文官被任命管理军事事务,因此造成了“冗官“的现象。当武将的兵权移交到中央后,赵匡胤开始实行“募兵制”,用钱买兵,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冗费”的局面。此番作为为宋王朝的积贫积弱埋下了恶果。

杯酒释兵权,这一杯酒换取兵权的代价是不容小嘘的。赵匡胤用无数的“财富金钱”作为利益诱饵去换取兵权,这就为各位功臣的贪污腐败之举撑起了一把大大的保护伞,变相地鼓励功臣贪污腐化。于是众多武将便开始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收敛财富,巧取豪夺。并且后来功臣武将们的这种行为愈演愈烈,导致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此外,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开始军事体制改革和地方藩镇改革的开始。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后,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制度。例如:建立枢密院制度和兵将分离制度等等。他的这些改革制度导致英勇善战的将领的实力得不到发挥,形成了资源浪费,并且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极大地削减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举动让大宋王朝失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为大宋日后屡屡战败埋下了祸根。杯酒释兵权可以说是“腐败换兵权”,促使将领生活腐化,为大宋官僚体制的腐朽埋下了伏笔。同时大宋王朝开始出现“冗官”、”冗费“的现象,这些为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赵匡胤对武将的猜忌和削弱使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看似平和无风波的杯酒释兵权,却对大宋王朝后世的覆灭埋下伏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