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22日,又有百步亭業主留言反映小區消毒問題,武漢市官方回覆稱,因消毒水對人體會產生損害,爲防止過度消毒導致環境污染、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江岸區組織各街道、百步亭社區消毒人員聽取了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程義斌研究員關於科學消毒的專題講座,學習科學消毒防控知識技能,力求做到科學施策、精準防控。百步亭社區一位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社區很多工作人員都曾建議取消舉辦萬家宴,但是最終領導沒有采納,理由是不想讓居民失望。

原標題:百步亭在疫情中“裸泳”

一個在常態下看似組織活躍、守望相助、治理有序的社區,在重大疫情襲來時,其組織體系、社區治理失效了。

百步亭在疫情中“裸泳”

它被稱作湖北第一社區,有道是“每個武漢人,都有一個住在百步亭的親朋好友”。

百步亭位於武漢江岸區,是一個18萬人口的大型社區。這個曾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社區,因爲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備受關注。飽受詬病的“萬家宴”、至今成疑的確診病例、疫情中“消失”的居委會⋯⋯一時間,這個多年來榮譽加身的全國知名社區建設示範點、基層治理創新樣板,在疫情衝擊下顯得不堪一擊。

民營企業參與社區運營爲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帶來創新和突破,但是,在疫情到來之時,它宣揚的社區自治成爲了空中樓閣。

政策加持:民企主導下的社區自治

“百步亭”原名“白布篷”。早在20世紀40年代,在此經營的居民爲遮風擋雨在攤前扯起白布篷子,“白布篷”之名不脛而走,後由諧音演變爲“百步亭”。

1949年5月,武漢解放後的百步亭在很長時間都處於城鄉結合部。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百步亭還是“城中村”,道路、水電、煤氣、通信等市政設施一片空白,百步亭仍處於沉睡之中。

進入20世紀90年代,百步亭逐漸引起房地產開發商的關注,先後有七家房地產商、開發企業進入百步亭,試圖大展宏圖,但終因惡劣的開發條件以及經濟效益難以實現而陸續退場。

百步亭由村變城的進程被迫中斷。武漢市政府決定,在這裏開始安居工程性質的房地產開發。註冊資金爲7000萬元的武漢市安居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安居公司)應運而生,法定代表人是茅永紅。

按茅永紅自述,他是受時任湖北省領導之邀回鄉創業,回湖北之前是海南省經濟建設總公司總經理,行政級別爲正廳級。而據另一些媒體調查,在武漢之前兩年,茅永紅旗下的三家公司均被吊銷營業執照,其正廳級身份也未必可信。但無論如何,茅永紅成了百步亭快速發展的關鍵人物,安居公司接盤兩年後,百步亭花園正式開工建設。

百步亭花園社區總規劃用地4500畝,建成後可入住13萬人,目標是“建一流的住房,上一流的景觀,創一流文明社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今,百步亭居住人口已達到18萬,它突破了傳統的區、街、居委會的行政管理體制,創辦了全國第一個不設街道辦事處的新型社區。

“組織百步內建立、服務百步內到位、矛盾百步內化解、活動百步內參與”, 2018年12月25日出版的《長江日報》如此評價“百步亭”。報道稱,2000年百步亭社區黨委成立,實行“大黨委制”,採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社區組織內的政府職能部門的公務員、居民自治組織的幹部、開發公司、物業公司等都作爲社區工作者,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進行管理,共同爲居民服務。

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建立“三方聯動”機制。“三方聯動”成爲一個管理平臺、交流平臺,物業與居民由對立變成了合作,由監督變成了一起做,由提意見變成了提建議。

跳出傳統行政框架後,百步亭實現了社區自治,政府將原屬於街道的大部分行政權力轉移到了社區。這種模式在當時的湖北乃至中國是領先的,“社區自治”即便在今天也屬於大膽創新。

另一方面,社區實質上收歸民營企業的模式,也由此誕生。很顯然,茅永紅在當時獲得大量政策的加持。百步亭對外宣稱,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作爲社區工作者,承擔了大量的社區管理服務職能,卻不在社區拿工資,大大節約了政府的人力成本。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沒有人會懷疑這種模式的合理性和先進性。

“百步亭一直按照自己規劃的模式,受外部影響相對要比別的社區少,所以它所呈現出的問題多數是因內部原因所致。”武漢大學社會學院講師梅紅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時說,她曾多次到百步亭社區調研。

過去二十多年裏,茅永紅一直是百步亭社區的黨委書記,也是全國首個擔任社區黨委書記的民營企業家。疫情發生以來,茅永紅始終未露面。2月11日,身兼中國民生投資集團應急委主席的茅永紅在內部員工公開信中現身,呼籲恢復經營生產、全力推進自救發展。《中國慈善家》撥打其私人電話時被告知並非本人而是祕書,對於記者短信提出的採訪需求也始終沒有得到回覆。

萬家宴:不得不做的“面子工程

用菱角、鯉魚、芹菜烹製的“鄰里情”,以百合、螃蟹做成的“和諧社區”,兩隻鵪鶉做成的“夫妻悄悄議國策”⋯⋯ 2020年1月18日,農曆小年,武漢江岸區百步亭社區“萬家宴”,迎來第20個年頭。

一家一道菜,上萬道菜餚,數萬居民歡聚一堂過大年。“萬家宴”早已是百步亭的名片,也是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

“萬家宴是百步亭的社區文化傳統,當時就有意通過社區文化來打造與衆不同之處。”梅紅說。2011年“百步亭萬家宴”入選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時任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曾親贈賀聯:“百步亭百步更不停,萬家宴萬家盡歡顏”。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2020年的萬家宴匯聚4萬多家庭、13986道菜餚。活動當天,百步亭社區內,9個居委會特設樓棟、片區、苑區、社區等家宴,邀請社區空巢老人、失獨老人、志願者等走出家門,品家宴、慶團圓。

而就在前一天,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62例,已治癒出院19例,在治重症8例,死亡2例。

張豔已經在百步亭社區住了12年,以往每年都要參加百家宴,她特別喜歡鄰里之間聚到一起有說有笑的這種氣氛。

平時愛看新聞的張豔從1月中旬開始就特地留意疫情的最新消息,“一天比一天嚴重”是她的直觀感受。要不要去參加百家宴?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後,她退卻了。“萬家宴前幾天,我看到有專家建議去人多的地方要戴上口罩。”

正是“戴口罩”的建議讓張豔謹慎起來,不光自己不參加,她還提醒平時關係比較好的朋友,建議她們也不要去參加。但張豔遭到嘲笑,甚至有朋友調侃她“都活了這麼大半輩子了還這麼怕死”。

1月18日,張豔還是準備了一個果盤送到宴會現場,和幾個朋友打了招呼後,以“家人孩子有事”爲由離開了。離開萬家宴後,她徑直去藥店又買了兩盒口罩,兩天前她已經買過兩盒。

百步亭社區一位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社區很多工作人員都曾建議取消舉辦萬家宴,但是最終領導沒有采納,理由是不想讓居民失望。

在百步亭居民曹株株看來,百家宴就是一個不得不做的 “面子工程”。“參加百家宴的大多是退休老年人,上班的年輕人很少去。”除了百家宴,百步亭還有各種活動,文藝表演、臘八節徵集食材給居民熬臘八粥、快過年了免費送對聯。“這些活動就像廣場舞,年輕人誰會去?其實去參加的人也沒有幾個人動筷子的,那麼多菜全浪費了。”曹株株幾年前參加過一次百家宴之後,就再也沒有去過。

也有居民稱,萬家宴拍照的功能要大於宴席的功能,等擺完盤、拍完大合照,菜差不多就涼了,說是宴席,其實沒多少人會喫那些菜。

但根據官方的宣傳,萬家宴倡導勤儉節約,活動結束後所有菜餚都一一打包送到社區低保家庭以及各苑區殘疾居民、空巢老人及周邊敬老院等,做到不浪費一個菜餚,不辜負一份愛心。

採訪中,多位百步亭居民對《中國慈善家》表示,萬家宴舉辦前兩天,警覺的市民已經開始囤積物資,小區羣裏有人提議取消萬家宴。一名社區工作者曾對媒體表示,“18號當天武漢還沒有封城,但我們有內部一些消息,說會封。但是宴會還是照常搞了”。

就在百家宴舉行兩天後,“人傳人”的信息確認,社區工作人員傻眼了,管委會告訴他們不要接受媒體採訪,靜觀其變。武漢市市長周先旺1月21日接受央視採訪說,今年之所以繼續舉辦萬家宴,是基於“對這一次疫情傳播是對人與人之間有限性傳播的這個判斷”。

病毒肆虐:感染人數至今成謎

2019年12月21日,梅紅剛從外地出差回到武漢,在小區裏就聽到有人議論“不明原因肺炎”,同樣的症狀、同樣的區域、有相互關聯的一羣人出現同樣的問題⋯⋯這時武漢衛健委和專家都聲稱沒發現“人傳人”。

“大家已經有點心照不宣,有些人心裏也有些害怕了,但大部分人覺得沒有任何危險,每個人的認知不同罷了。”梅紅告訴《中國慈善家》。

百步亭社區,距離集中發現病例的華南海鮮城不過7公里。安居苑業主楊楠平時有“頭痛”毛病,經常在當地一位老中醫處治療。2019年12月中旬,她去診所拿藥,醫生告訴她要格外注意肺炎,可能會有很強的傳染性。

“12月中旬他(醫生)就知道,當時他把這個問題看得非常嚴重,我信了,我給我身邊的人說,但沒有一個人相信。”楊楠說。在醫生的建議下,楊楠買了10包口罩、10瓶消毒液。她去一些人多的地方都會戴上口罩,但因爲身邊沒有一個人戴口罩,讓她覺得特別扭,戴一會兒就會拿掉。

隨後,有醫生穿着厚厚防護服的視頻在微信羣裏傳播,她拿着這些視頻給鄰居看,並建議他們也買一些口罩,卻遭到嘲笑“你盡信一些謠言”。另外有網友爆料,自己好意提醒鄰居出門要戴口罩,但對方竟然毫不在乎,且懟回來:造謠的人會被抓走!

與此同時,全國其他省市已經實施嚴格的管控措施。隨後,武漢多家醫院發熱門診已經排起了長隊,氣氛驟然緊張。

“疫情究竟是什麼情況?”萬家宴過後的幾天,百步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徐先生經常接到居民打來的詢問電話,他每次都是根據官方發佈的信息進行解釋,讓居民不要慌張。

進入2月,新聞裏每一天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都在攀升。2月2日,武漢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求,當日中午12時前完成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明確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的集中收治和隔離工作。

2月4日,一張“百步亭暴發了”的截圖在網上流傳,安居苑55棟樓有33棟出現發熱病人,百合苑36棟樓有17棟出現發熱病人。這是居委會迫於壓力公佈的信息,但由於百步亭社區遲遲沒有公佈發熱患者人數、患者狀況和安置情況,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

社區工作人員稱,“發熱門棟”並不意味着有人得新冠肺炎,只是代表有發熱症狀,也有可能是普通發燒。當記者問及社區內是否有確診病例時,工作人員連稱“沒有沒有”。

但百步亭的居民開始恐慌,很多人湧到社區醫療中心就診。一旦發現疑似病例,社區給警察打電話,轉運必須由醫生和警察執行。警察出行像醫生,穿着防護服,戴口罩和護目鏡。

2月初,微博曾出現大量百步亭居民的求救帖,說他們被拋棄了。《中國慈善家》多次聯繫居委會,但均未得到回應。至今,百步亭的感染人數依然是謎,住在這裏的居民也因爲對小區感染情況毫不知情而與居委會發生過多次衝突。

疫情衝擊:近乎停擺的居委會

張寶珠在疫情中是最早的社區志願者之一,她組織其他社區志願者,以團購形式解決了數百戶居民的喫菜問題。

他們在微信羣裏統計居民需求,然後聯繫供應商送菜,統一結算。當微信羣從初期的八九人發展到了上限500人,再新建羣⋯⋯由於人越來越多,張寶珠一個人根本應付不過來,又發展了若干組長,每個組長負責10戶左右的業主。

“在疫情過程中,居民全靠這種自救,居委會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張寶珠告訴《中國慈善家》,她所在的安居苑至少有90多戶孤寡老人,她認爲居委會人手有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不能完全照顧到大家也可以理解。但是最讓大家不能接受的,就是居委會沒有公佈小區感染人數情況,這讓18萬人的社區生活在恐懼之中。

微信公號“中央政法委長安劍”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24時,百步亭社區確診病例87例,疑似患者數113人。此後,關於百步亭的病患數據再未有更新。百步亭有多少確診病例,有多少發熱病人,他們分佈在哪裏?居民們只能靠自發統計。

爲此,居民和居委會之間發生過很多衝突,即使在居民和外界的雙重壓力之下,居委會還是未公示具體樓棟信息,只是在有發熱病例的樓棟門口貼上“發熱門棟”的告示。

一名社區工作者表示,除了每天爲社區居民普及疫情知識,進行社區消毒、發放消毒用品外,社區每一戶居民的身體情況、入院救治情況也都要開展地毯式的摸排,並對相關人員信息上報、組織就醫、入院。對此,百步亭的居民也頗有微詞。

2月10日,有百步亭業主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稱,百步亭社區很危險,業主向物業、居委會、市長熱線反映溝通多次小區消毒的問題,仍然沒有落實。即使偶爾有消毒人員,也是在部分單元門口噴灑一下襬拍完就離開,連樓道都沒進。

“十多萬人生活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恐懼中,至於說的其他益民服務,比方說買菜怎麼解決,想都不敢想。”業主在留言板上說,他們希望外界能聽到百步亭的呼聲,然而這條留言始終未得到回覆。

2月22日,又有百步亭業主留言反映小區消毒問題,武漢市官方回覆稱,因消毒水對人體會產生損害,爲防止過度消毒導致環境污染、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江岸區組織各街道、百步亭社區消毒人員聽取了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程義斌研究員關於科學消毒的專題講座,學習科學消毒防控知識技能,力求做到科學施策、精準防控。

同一帖子還反映所在小區無嚴格排查,從疫情至今僅收到過三次電話詢問體溫,小區樓下仍有人鍛鍊,經常能聽到咳嗽吐痰的聲音。針對“無嚴格排查”問題,回覆稱,因工作人員有限,有時無法做到每天打電話給每個居民,建議居民朋友通過微鄰里自測自報。

一個在常態下看似組織活躍、守望相助、治理有序的社區,在重大疫情襲來時,其社區組織體系、社區治理失效了。

後疫情時代:不可阻擋的擴張步伐

3月18日,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調研多地,其中包括百步亭生鮮市場。

在百步亭生鮮市場查看提升改造進展時,周先旺提醒相關負責人,要繼續把疫情防控作爲當前頭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實行社區封控管理期間,切實保障好市民生活,做細做實各項服務工作。

就在周先旺調研的第二天,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決定在繼續保持社區團購的基礎上,有序開放居民生活物資供應商業網點。“無疫情小區”內的商業網點,可以每天9:00~18:00恢復對小區居民個人正常營業。

3月20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社區疫情防控組公佈全市第六次評定的無疫情小區、社區、村(大隊)名單。在這份名單中,百步亭社區目前已有無疫情小區23個,無疫情社區6個,佔到社區總數的一半以上。之前,曾被曝出有發熱病人的百合苑和安居苑也出現在最新的無疫情小區名單當中。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藍煜昕曾兩次調研百步亭,他撰文指出,平心而論,百步亭在挖掘社區能人、培育居民志願精神、營造社區歸屬感等方面的成就不可抹殺。他同時認爲,羣衆基礎再好的社區,若缺少專項的應急機制和能力,治理體系很可能在一開始就遭到高強度衝擊,一旦達到體系崩潰的臨界點,就很難具備自行恢復的條件,此時的恢復只能依靠外部治理力量的支援。

藍煜昕建議,應加強社區韌性建設,即社區系統緩衝和應對自然災害等不確定性衝擊的能力。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梅紅預測,飽受質疑的萬家宴還會繼續,但社區應該將有限的經費向社區衛生環境方面傾斜,做更加嚴格的管理。

根據武漢城市總體規劃的“法定圖則”,未來5~10年,百步亭社區將升級爲百步亭新城,總面積擴張到7平方公里,人口擴容到30萬。

3月10日,武漢房產網上的一則信息顯示,百步亭和諧裏預計上半年加推5號樓,主推建築面積在115~129平方米的毛坯房源。

曾經洶湧的疫情和輿情,阻止不了百步亭擴張的步伐。但是,對於在這裏居住18萬乃至更多的居民而言,社區治理的“裏子”要比知名度、社區文化等“面子”來得更爲迫切和重要。

(應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張豔、曹株株、楊楠爲化名)

本刊記者/溫如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