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央商務區藍皮書:中央商務區產業發展報告(2018)》發佈。報告指出,北京朝陽區、上海浦東新區和廣州天河區綜合發展指數位居一、二、三位。

藍皮書介紹,綜合發展指數包含了經濟發展、經濟驅動、科技創新、社會發展、區域輻射五個分指數。該報告根據我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選定了4個一線城市、10個新一線城市、1個二線城市的中央商務區,通過構建、測算藍皮書綜合發展指數對2014-2016年中央商務區的發展狀況和發展態勢進行科學、全面的綜合評價。

朝陽區規劃藝術館。   北京晨報記者 王穎/攝(資料圖片)

結果顯示,由於中央商務區所在城市規模和區域大小不同,選定的中央商務區樣本綜合發展情況可以分爲三個組圈:第一組圈包括北京朝陽區、上海浦東新區、廣州天河區、深圳福田區、天津濱海新區,第二組圈包括武漢江漢區、杭州下城區、成都錦江區、南京建鄴區、重慶渝中區,第三組圈包括西安碑林區、福州鼓樓區、長沙芙蓉區、瀋陽瀋河區。2014-2016年,第一組圈中,北京朝陽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牢牢佔據第一、第二位,深圳福田區、廣州天河區、天津濱海新區排名雖互有調整,但始終排在第三到第五位,對第一和第二位呈追趕態勢。

第二組圈中武漢江漢區和杭州下城區發展穩定,排在第六和第七位。重慶渝中區在2016年排在第11位,但綜合2014-2015年的表現,依然將其位列第二組圈。

位於第三組圈的是西安碑林區、福州鼓樓區、長沙芙蓉區、瀋陽瀋河區。西安碑林區的表現亮眼,在2016年排至第10位。

影響各個中央商務區的綜合發展的主要因素存在差異。科技創新是北京朝陽區、深圳福田區綜合發展的主要因素,區域輻射則是對上海浦東新區和廣州天河區貢獻最大的指標,經濟發展因素在天津濱海新區的綜合發展中起到了最重要的支撐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