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二年六月上諭十七道》記載了一樁案子,與崇慶皇太后身世直接相關:管禮部的貝子允祹,將乾隆母親的姓氏,鈕祜祿氏,錯寫成了錢氏,因此被降職了。她,就是雍正的熹妃,乾隆的生母,甄嬛的原型,大清崇慶皇太后。

歷史上真實的甄嬛:被冷遇26年的女人,卻成爲最有福的太后!小月寵物

3小時前

大清後宮的女人,沒幾個有好下場,不受寵幸的進了冷宮,犯大錯的喪了性命,更有甚者,慘遭滿門抄斬。如此殘酷背景之下,能保全家族和小命,已是僥倖。

但有個女人,竟然一生享盡榮華,十分幸福,她晚年高壽,居清代太后首位,堪稱後宮裏最大的人生贏家。她,就是雍正的熹妃,乾隆的生母,甄嬛的原型,大清崇慶皇太后。

她到底是怎樣的女子,竟被命運如此垂愛?來,讓我們倒轉時間軸,從她去世講起,一步步倒推,揭開她精彩又開掛的人生之謎。


太后之死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大清崇慶皇太后死了。

這天,乾隆見過太后兩次,一次是請安,一次是再看一眼母親的遺容。

早上請安的時候,乾隆跟母親講,一定要注意身體,兒皇已命人爲您籌劃壽辰,到您九十大壽,一定比往次更隆重盛大……

乾隆皇帝,大家都知道,他與康熙共創“康乾盛世”,盛況空前,此外,他的孝順也是出了名的。《清史稿》中記載着乾隆孝順母親的片段,其孝心,讓人驚歎!

崇慶太后偶爾提到,順天府東邊有個廢棄的寺廟,應該重新修繕。於是,乾隆馬上讓人去辦,完後還專門叮囑,以後這樣的事,別等到太后說了才辦,自己多想着點。

太后說過的事,乾隆格外留心,太后沒說的事,乾隆主動安排。太后身居紫禁城,錦衣玉食應有盡有,不僅如此,太后的精神生活,乾隆也非常關注。

乾隆要出外巡幸,就帶着太后一起去,遊山玩水,南巡三次,東巡三次,五臺山去了三次,中州去了一次。在兒子乾隆的陪伴下,崇慶皇太后經歷了多次高配版自駕遊,暢遊天下,大飽眼福。

這還不止,還有每年的常規節目。春天,乾隆帶太后去孝陵祭拜先祖,秋天,乾隆陪太后去木蘭圍場狩獵。到太后壽辰,乾隆帶着王公大臣,烏泱泱一羣人,向太后舉杯祝壽。

乾隆即位第十六年,爲母親辦了六十大壽,往後,太后每十年一次的大壽,一次比一次隆重,一次比一次奢華,送太后的壽禮,數量之多,品種之盛,平民百姓窮盡想象力也想不出。

但,不管乾隆多麼愛媽媽,崇慶皇太后終歸有去世的一天。她去世時86歲,孫子的孫子都會打醬油了。後來我們知道,崇慶皇太后,是整個清朝最長壽,也最有福的太后。


謝絕隆恩

崇慶皇太后,人生如此圓滿,她在先帝雍正那裏,一定很得寵吧?

她是不是有強大的背景,和更強大的宮鬥手段?真實的歷史,是不是比《甄嬛傳》還精彩?

不得不說,事情跟《甄嬛傳》,不太一樣。至少,崇慶皇太后跟先帝的關係,算不上很好,這從她拒絕與雍正同穴,就可見一斑。

乾隆剛即位後不久,需要考慮安葬先帝雍正的泰陵,是否要爲太后預留棺槨。爲此,乾隆親自去請示太后:太后百年之後,是否要與先帝同穴,同葬一處?

對於後宮的女人,死後與先帝合葬,這是何等榮耀,若不是得寵得勢,根本得不到這樣的待遇。但是,崇慶皇太后拒絕了。

她拒絕得很委婉:卑不動尊。地位低的人,不能去驚擾地位高的人,先帝已經下葬,就不要再挖開陵墓地宮,打擾了先帝的清靜。

看得出來,崇慶皇太后,非常懂規矩、識大體。但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她死後不願與先帝同葬一處,於公,她是大清尊貴的皇太后,於私,她是雍正妻子,她這樣的決斷,是爲何呢?先前,崇慶皇太后,與先帝雍正,究竟是怎樣的相處狀態?

事實上,崇慶皇太后,並沒有得到先帝多少寵幸。從她的子嗣數量之少,就能說明問題,她陪伴雍正一生,卻只生下乾隆這麼一個孩子。

在埋葬雍正的清泰陵裏,也葬着雍正真正的寵妃,她是年羹堯的妹妹,敦肅皇貴妃,《甄嬛傳》裏華妃的原型。她英年早逝,在雍正即位第三年時,就去世了,儘管如此,她卻爲雍正生下過三子一女,共計4個孩子。

這就奇怪了!既然崇慶皇太后並不受寵,她的孩子,又如何被雍正看中,並立儲?再往前說,她是如何讓雍正寵幸她,以致懷孕生下乾隆?


身世可疑

提到乾隆,就必須說說他跟爺爺康熙之間的一段故事。

清代著名歷史筆記《嘯亭雜錄》,記載着這樣一件事:

“純皇(乾隆)少時,天資凝重,六齡即能誦《愛蓮說》。聖祖(康熙)初見於藩邸牡丹臺,喜曰:‘此子福過於予’。乃命育諸禁庭,朝夕訓迪,過於諸皇孫。”

說的是,乾隆天資聰慧,小小年紀就滿腹詩書,因爲機緣巧合,在一次牡丹臺的盛宴上,康熙見到了聰明伶俐的乾隆,當即大加讚賞:“這孩子,比我有福氣”,於是,康熙便將乾隆帶到宮中,親自教育,在97個皇孫中,康熙尤其看中乾隆。

很多人猜測,因爲康熙喜歡乾隆,纔將皇位傳給了乾隆的父親雍正。

雍正還是雍親王的時候,在衆皇子爭權奪勢的鬥爭中,他的優勢不算突出。但雍正也是很聰明的,看到康熙喜愛乾隆,雍正馬上做了一件事:將乾隆的母親,從侍妾晉升爲側福晉。

這時,大家才注意到,原來雍親王府,有乾隆的母親這麼個人,作爲侍妾,她身份實在卑微,歷史上甚至沒有留下姓名。如果不是因爲那件事,她可能永遠得不到雍正的寵幸。

傳聞,雍親王得過一次流行性傳染病。爲避免被傳染,妻妾們紛紛疏遠了他,唯獨某個身份卑微的侍妾,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這段時間,兩人漸漸親近,雍親王便寵幸了她,使她有了身孕——這次偶然,讓卑微的侍妾生下了乾隆,成爲她未來“母憑子貴”的重要轉折點。

不過,這是個傳聞,正史並無記載。

但崇慶皇太后的出身,依然是可疑的。《雍正二年六月上諭十七道》記載了一樁案子,與崇慶皇太后身世直接相關:管禮部的貝子允祹,將乾隆母親的姓氏,鈕祜祿氏,錯寫成了錢氏,因此被降職了。

這件事,疑點重重,將“鈕鈷祿”三個字,錯寫成一個“錢”字,錯得蹊蹺。畢竟,對姓氏進行縮寫,是不符合規範的,而且,“鈕”和“錢”差別明顯,並不容易寫錯。

如果對照清朝的其他歷史文獻,你就會明白,因寫錯字而降職的允裪,很可能是做了替罪羊,將“錢氏”變爲“鈕鈷祿氏”,更像是雍正爲立儲做準備工作。雍正要立乾隆爲儲,必須改寫乾隆生母的出身。

於是,卑微的漢人女子錢氏,搖身一變,成了出身名門的滿族鈕鈷祿氏。

到這裏,我們終於知道了,大清崇慶皇太后的真正出身,她原本是個卑微的侍妾啊!

乾隆即位前,她承受了雍正長達26年的冷遇,卻她從未抱怨半句,雍正死後,她明確不與其同陵而葬,這一切的原因,都在於:那個被篡改身世的錢氏女子,非常清楚,她的幸運,更多因爲偶然,是她本不應得的,要獲得長久的幸福,必須要足夠低調!

太后的長壽、富貴、晚景幸福,似乎都在告訴我們,沒有一流的忍功,難有最高的榮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