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對我們後臺留言的語言風格進行歸類和分析。我就發現一個問題,有些人留言就特別地謙虛溫和,有些人的留言就特別自大、特別有攻擊性,而且特別習慣性地使用諷刺性的語言,還會包含一些人身攻擊的字眼。這樣一個問題上進行同樣的評論,爲什麼語言風格會有這樣大的差異?爲什麼這個姿態會完全地不一樣?我來推薦一個研究。

1999年的年底有兩個美國專家,一個叫杜寧,一個叫克魯格,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就是研究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自大或者自負。實驗很簡單,找一批學生,然後讓他們進行幾個項目的測試,成績排序出來以後,先不通知學生,先讓學生們自己估計自己的水平如何。結果就發現,越是領先的人越傾向於低估自己。尤其是前5%的人,他們都會明顯地低估自己的實力。而越是落後的人越傾向於高估自己,最後那10%的人對自己的高估程度都超過了50%。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認爲自己不但高於平均水平,而且在某些方面獨特、領先、與衆不同。這個現象很神奇,越落後越牛氣,越領先越謙虛,爲什麼呢?很簡單,當一個人領先的時候,他會意識到更多的風險,他會經歷過更多的考驗,所以他會傾向於低估自己。而一個落後的人,他會感覺到一些焦慮和壓力,在潛意識裏他會缺乏安全感,於是他就會高估自己,放大自己,這樣能夠讓自己更舒服,能讓自己有一點兒安全感。所以互聯網上有一句話,我覺得說得挺有道理。你的自大和狂妄恰恰體現了你的落後和自卑。

其實這都是挺有趣的心理現象。所以在這裏我給大家兩個提醒:

第一個提醒就是要保持頭腦的清醒,懂得縮小自己,放大別人,這樣我們才能夠看到更加真實的世界。

第二,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自負的情緒增長了,說話開始自大和傲慢了,這個說明你的潛意識在給你告警,你已經開始落後了,你已經開始落伍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加強學習,努力進步。面對差距,要通過實力的提升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而不是通過自大或噴別人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另外我們在網上總看到一些狂妄自大、胡言亂語、上來就亂噴的人,其實大家仔細想想,這種現象也不難理解,這就屬於自卑的人上來刷存在感了。我們就要善良地提醒他,這種增加存在感的方式是暫時的,而且會越陷越深,越來越不舒服。還是應該進一步地加強學習,增強實力,這纔是真正的進步之路。

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一開始跟別人交流的時候總是謙虛平和的,爲什麼到後來就容易激動,就忍不住地想噴他兩句。其實大家想想,這種行爲背後它包含一個心理機制,就是你發現雙方的差距了,你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受到威脅了,這個時候你就願意說點兒過火的話,來點兒情緒化的語言。

所以在你溫和的時候,說明你對自己的實力有自信;在你激動或氣急敗壞的時候,說明你對自己的實力產生了動搖,你看到了差距。在這個時候,爲了增加安全感,增加存在感,所以忍不住就要發發脾氣,說點兒情緒化的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大家都在討論問題,當大家討論問題的時候,越是溫和的人可能對自己越是自信,而越是愛發脾氣、愛噴別人的人,他往往越是不自信的。

所以各位年輕的朋友,如果最近一段時間你發現自己總是情緒化地攻擊別人,總是想發脾氣,這說明你已經處於一種相對自卑的狀態了,你的潛意識裏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不過用這種情緒化的方式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真正的出路還是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好了,今天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兒。平講平說,我們明天接着說~

本微信公衆賬號發佈的內容均爲原創,如果您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媒體及公衆號轉載,請回復“轉載”獲得“轉載需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