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邻居萌萌一家在惊心动魄中度过。

婆婆进厨房准备午饭的时候,萌萌刚满4岁的调皮儿子爬上卧室的飘窗玩耍,可能是玩具不小心扔出了窗外,想伸手去抓却因重心不稳整个人翻了出去。

巡逻路过的小区保安正好看见,想跑过去接住孩子已经来不及,赶紧叫120,通知大人。

婆婆慌张下楼,着急的想抱起孩子,幸好保安培训时学过一点急救知识,极力阻止,直到救护车到了,才用担架把孩子抬起来。

孩子被诊断三处骨折,轻微脑震荡。医生说:多亏了保安!孩子大脑皮层出血,如果当时莽撞抱起来,就可能变成大出血,严重可危及生命。

昨天萌萌儿子出院,我买了水果去探望,萌萌给我讲了医生强调的坠楼后最重要的两点,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但希望永远用不上。坠落的抢救黄金时间只有1-2个小时,必须马上送医救治;在情况未明时,不要急于把孩子抱起来。尽量找个硬板架子,把孩子固定好,避免造成头颈和脊柱的二次损伤。

全国医院急诊数据里,因意外送医急救的患儿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坠楼。

今年3月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孩子坠楼事件:

3月14日,江苏一名3岁男童从正在装修的9层家中坠落,幸运的是2楼的一块小小草坪,给了孩子缓冲时间,目前,小男孩脱离生命危险仍在住院观察;

3月9日,深圳南山区某住宅楼,两名女童从19楼坠落身亡,据报道,事发时妈妈正在睡觉,逃生窗没锁,孩子应该是玩耍时不小心坠楼;

3月7日,湖南宁乡市龙桥社区某住宅楼,一名4岁的男童不慎从16楼坠落,不幸当场死亡;

3月4日,武汉8岁男童在窗户边玩耍,不慎跌落,母亲立即拉孩子却一同坠落,母亲当场死亡,孩子送医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多处骨折;

……

如果不是身边孩子确实发生坠楼,我也和大部分家长一样,觉得这类小概率事件只存在新闻中,离我们远着呢。

可是,我们眼中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便是任何一个家庭都无法承受的灾难。

据《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中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在ICU收治的意外伤害患儿中,坠落伤者占28.94%,仅次于交通意外伤害。

因为疫情,孩子们几乎都还在家里,建议大家对家里的防护措施和孩子的安全教育做了如下自查,防患于未然。给窗户、阳台、楼梯安装防护网或者室内安装防护栏;阳台、窗户边,不要放置桌椅等能借助攀爬的物品;反复提醒孩子,高处的东西让大人帮忙拿;做好安全教育:不可以趴在窗台上,不可以在阳台爬高高。必要时让孩子站在沙发上把鸡蛋扔到地面,再让孩子观察鸡蛋摔坏的样子并告诫孩子坠楼的危险;最最重要的,不要将年幼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在带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玩手机或者打电话。

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每年有20万孩子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而根据《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披露的数据,有46.34%的意外伤害是在家里发生!

家,不是最安全的地方,反而是最容易出意外的地方。

那些最常见的、再普通不过的家居设备及物品,却暗藏危机,伤孩子最深。

1、床、沙发、餐椅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掉床。

孩子坠床真是防不胜防,很多爸爸妈妈都遇到过宝宝不慎从餐椅或床上摔下来。

越小的孩子,越不能忽视。孩子坠床后,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和区分:千万不要马上抱起孩子,这样不容易判断孩子到底哪里受伤了,有些损伤不容易发现,马上抱起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静观几秒,看看孩子有没有直接的创伤,如果大量出血,并且血流速很快、出血量大,要立即拿干净的纱布或无菌纱布紧压在宝宝的伤口上止血,同时送医院或拨打120;如果没有出血,引导孩子动动胳膊动动腿,观察有没有运动功能障碍,一定不要人为地去帮孩子活动,或许本来只是小小的伤害,我们反而会把伤害加重;确定孩子没有直接创伤,肢体运动也正常,动作轻柔地抱起孩子,安抚TA,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伤害;掉床后的24小时,密切观察精神状况,如果有嗜睡、不安、喷射性呕吐、失常动作等症状,马上送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节目《妈妈是超人》里有一期,伊能静因一时疏忽导致女儿小米粒从餐椅跌落,当即自责得抽自己耳光连说“对不起。”

这一幕让每个当妈的都无比揪心,在当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在众说纷纭中有一个网友评论让我印象深刻:

“抱抱米粒妈,太能感同身受。话说回来,大到汽车安全座椅,小到餐椅、推车,一定不要偷懒忽略了扣安全带。当妈很辛苦,别让那些本能避免的事情触动了我们那根敏感的神经。”

家有小宝宝,建议给婴儿床或大床安装护栏,可以有效预防孩子坠床。另外,床的高度最好小于50厘米,可以在床、沙发四周铺一层厚厚的地毯,万一坠床,也能有缓冲减轻伤害。

宝宝在床上、椅子上或沙发上玩耍时,一定要在家长视线范围内,即使短暂离开,也请先把孩子抱到爬行垫上。

2、热源、火源

2018年11月,广东博罗一名3岁女童不慎跌进洗澡桶,全身40%面积被沸水烫伤。

孩子奶奶说,她把开水提到客厅准备给孙女洗澡,刚回到厨房就听见孙女的哭声,出来一看,孙女仰面倒在桶内,身上的皮几乎都被开水烫掉了。

国家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0~6岁的儿童烧烫伤比例占烧烫伤患者的23%。

我国每年至少14万儿童被烧烫伤,意外的烫烧伤留下的疤痕不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还有可能造成伤残甚至死亡,成为无数家庭的悲剧。

媒体一直有报道孩子烧烫伤的新闻,但似乎警示作用微乎其微,每一年,照样还是有许多孩子被烧烫伤,有些甚至因为烧烫伤后的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

医学界有个“烫伤急救五原则”,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冲——降温。烫伤后应立即冷水冲洗或者冷敷(可以冰块加水,勿直接冰块冰敷以免冻伤),可以减少热量的扩散,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脱——清创。冲洗浸泡后,脱去患处衣物。如果伤口与衣物粘连,用剪刀小心剪开患处周围的衣物即可,切勿强撕。泡——止痛。用流动的凉水冷却创面直至疼痛消除,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伤口浸渍。盖——覆盖。如果家中有无菌纱布,可用纱布盖住患处,避免丝絮、扬尘沾落。如果没有纱布,干净干燥的毛巾也可替代,但是千万不要用毛状物、絮状物覆盖,避免粘连。送——就医。做好以上紧急处理措施后,马上送到医院。

以上急救措施都是后话,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保护孩子免受烧烫伤的伤害:务必要让孩子远离热源火源,包括冬天的小太阳、暖风机、热水袋、暖宝宝等;洗澡时,放水一定要遵循先凉水后热水的顺序;不要让低龄孩子独自进入厨房,孩子个子小、厨房挤,我们有视角盲区, 一旦孩子拧开煤气灶或打翻热锅,极易引起火灾、烫伤;餐桌、茶几上不放桌布,容易被孩子扯下,桌上的热饭菜或热水就会烫到孩子;严厉禁止孩子玩明火、打火机、火柴等,煤气灶开关安上防护罩,安装烟雾报警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3、电插座、老化破损的家电设备

轩轩昨天想看电视,就拿着插头往插座上插,但无论怎么用力就是插不上,她就顺手拿过电视柜里的螺丝刀,学着平时爸爸的样子往里捅,幸好我们看见。

孩子年纪小,对于电的危险并不太明白,因此触电是家庭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每年儿童因触电死亡的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0.6%。

安全无小事,我们必须小心防范“电老虎”:插座一定要装上保护盒,预防孩子用手指去抠或把尖锐器具插进去;使用电热水器时,一定要关闭电源,若家用电器电线老化,请及时更换;手机和玩具不要边充电边给孩子玩,以防短路或爆炸。

触电急救,只要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分秒必争,90%的伤员都能挽回生命。所以万一遇见有人触电,一定要记得:切断电源,如果离开关较远,先用不导电物品(木棍、竹竿、橡皮带等)把伤员与电源分离;对呼吸、心跳停止者,马上就地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处理电击伤时,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实需要移动,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不要用不干净的布料包敷伤口,如果没有干净的纱布,那就马上送医院。

那么多孩子因意外而离去,其实,有时候就差一点点,只要大人多小心一些,多明白些急救知识,一切就都不一样。

改变我们生活的,往往就是一个瞬间。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爱他们,就请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

安全没有侥幸,更没有运气,预防最关键!

每一个孩子发生意外的新闻都是一次次血的教训,“莫因一时侥幸,招致一生不幸。”

悲剧一旦发生,几乎是无法挽回的,生命只有一次,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预防。即使是看上去很安全的家,其实也有很多安全隐患。

无论什么情况下,一定要保证孩子在监护人的视线范围内,疫情防控期间,更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