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經歷了成色不足的“金九銀十”後,中國汽車市場持續失速。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佈的最新數據,11月前三週乘用車銷量出現接近30%的大幅下滑。“前三週整體跌幅已經達到28%。”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

具體數據爲:11月乘用車市場第一週的零售量爲3.5萬臺的日均水平,同比下滑41%;第二週零售達到日均5.16萬臺水平,同比下降23%;第三週零售達到日均5.23萬臺水平,同比下滑24%。如無意外,11月車市將繼續出現負增長,且跌幅將創歷史新高。同時全年的負增長將不可避免。1-10月狹義乘用車累計銷售1812萬輛,同比下降2.1%,11月的超高跌幅預計將進一步拉大整體的下滑幅度。

崔東樹表示,近年車市持續快速增長帶來的高基數,爲今年車市增長帶來很大壓力;同時,尤其是中西部樓市價格的快速上漲,許多消費者將財產投入到樓市,因此車市難以復甦;此外,居民財富縮水、中美貿易戰持續不利等因素也將影響車市表現。受上述情況影響,11月乘用車零售壓力較大。加上2017年11月的零售呈現明顯走強,同比增長12%,也讓今年11月銷量增長承壓。

在經銷商庫存方面,10月已經達到達到歷史高點。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發佈的數據,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66.9%,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爲三年來最高,是今年第10個月庫存預警指數超過警戒線。在這樣的狀況下,11月的廠家批發銷量走勢相對偏低,第一週的廠家批發日均4.3萬臺,同比下降38%。第二週的廠家批發大道日均5.7萬臺水平,同比下滑24%。第三週的廠家批發大道日均5.5萬臺水平,同比下降22%。

面對持續的庫存壓力,經銷商價格指數下降,價格戰悄然開打,不少經銷商新車業務已出現價格倒掛現象,甚至某些豪華品牌也不例外。根據《2018年1-9月全國乘用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顯示,全國只有32.8%的汽車經銷商處於盈利狀態,有26.7%的經銷商持平,而40.5%的經銷商明確表示處於虧損狀態。

長期以來,乘用車市場的表現與GDP增長趨勢基本相似,今年卻出現了反常現象,其與GDP的增長曲線背道而馳。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2018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發展論壇上表示,今年車市降幅是20年以來最爲嚴重的,就算購置稅優惠政策重來恐怕也無濟於事。“建議廠家按照‘零規劃’來做明年的乘用車產銷規劃,給全國經銷商減緩一點壓力,共克時艱,以便大家效益變得更好。”

接下來的12月,由於經銷商庫存的沉重壓力,加上2019年1月國六排放標準即將在部分城市執行,經銷商及廠家將陷入車型切換的“混亂期”,打亂原定步伐,使得年末衝刺目標也步履維艱。近期,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國內汽車市場的產銷高速增長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會是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常態。對於2019年的乘用車汽車市場,乘聯會預計將實現1.2%的增長。(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

查看同類文章:產銷數據整車更多精彩內容:數據分析海外售價>>汽車之家新聞-快速真實的報道 深入犀利的點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