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自我進化之路

股市人生就是從自我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再到否定的進化過程。

細數這些年,自己不斷變化,

從入市開頭說起,

最初那幾年一入市就是短線,今天買明天賣的那種,試錯了幾年行不通,放棄

當年還在上班當中,我記得當年我的第一部還算牛B的手機,叫夏新,現在早就沒有了,而且那還是翻蓋的手機,但是屏幕也有觸摸功能,但是屏幕很小,由於當初主要是短線,所以,經常工作的時候盯手機,結果嚴重影響了工作,造成那個階段,幾乎天天加班。

之後學習跟莊,主力的操盤手法,建倉時機,拉長空間,出貨等 等,略有成效,當年看的最多的兩個人一個是唐能通的什麼短線是銀,還有指南針的陳浩的什麼籌碼理論,當初真的入迷了,還花錢買了光盤每天看視頻,當年跟莊牛B的一隻股票叫萬力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現在叫納思達,之前還叫過艾派克,反正就是改了好幾次名字了,當年發現這隻莊股完全是技術面,當年它炒作的是鐵礦,炒雲母氧化鐵,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這是啥鳥玩意吧,反正當年有礦必炒,這是第一隻讓我跟莊嚐到甜頭的股票,當年大概賺了有80%左右。還有一隻股票叫凱樂科技,當初也是純技術面發現有莊控盤,當年,這隻股票炒啥呢,炒酒,當年凱樂科技它的主業是電信光纖一類的業務,但是呢,它收購了一家酒企,叫黃山頭,很多人不知道吧,當年就是有酒就大漲,全市場都在找酒,這隻股票從當年最低的5塊,一口氣幹到14塊,,當然,我沒有完全拿住,賺了一些。當年,跟莊確實是可以賺到錢的,而且當初也有很多股票有莊家。。

股市的自我進化之路

這是一個階段,也就是從今天買 明天賣,開始慢慢以莊家的思維去想問題了。

再到後來,有點小悟,就是從跟莊悟到的,也就是主力運作建倉埋伏一隻股票,一定是因爲這隻股票基本面有東西,要麼有業績,要麼有題材故事,所以再到這個階段,就開始慢慢關注基本面,在這之前根本不知道F10是啥,就是每天看K線,之後慢慢就關注企業的業績,,,之後,這個階段,最成功的有兩隻股票,一隻股票叫獨一味,很多人不知道這隻股票是啥,就是現在的恆康醫療,它更名了,當初這隻股票的業績還是不錯的,而且也賺了一些錢,這只是完全看業績賺到的錢,另一隻股票叫康美藥業,中藥飲片,當年業績是不錯 的,當年它有一個很美的宣傳MV,是李冰冰和一個男演員拍的具體叫啥記不得了,然後這個MV的名字,叫“康美之戀”,MV拍的很美,歌也很好聽,康美藥業是我人生當中,讓我賺的最多錢的第一隻股票,也正是因爲這隻股票,讓我在12年左右的時候有了辭職的勇氣,因爲這隻股票讓我有了一些自信。

之後的階段,就基本上知道一隻股票,先看基本面好不好了,,這個階段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呢,就是創 業板大牛市了,當年的牛市,什麼垃圾都能漲,管你有沒有業績,這個階段當中,我曾經又做過一段時間的重組股,因爲創 業板的大牛市就是重組股的大牛市,大量企業收購,只要一收購,管你收購什麼,直接就是一字板,想一想,當年的這波大牛市有可能是政策爲了挽救創 業板,那個時候就是鼓勵你重組收購,因爲在這之前,創 業板上市後跌了好幾年,最低跌到585點,所謂的中國版納思達克就這鳥樣,我目前認爲創 業板那波牛市,是政策層面爲了救創 業板有意爲之,那一波確實是併購重組的牛市,大量企業通過收購短期改善業績,所以,當年比較流行的一種模式叫“PE+上市公司”,也就是PE先買入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權,然後爲上市公司推薦併購標地,這裏面我當初主要跟蹤的一個PE 叫硅谷天堂,當年,買過它入股的,浩物股份,這隻股票反覆波段後賺了差不多2倍,還有一隻股票是高新興,很多人不知道吧,高新興很多的物聯網的併購,都是硅谷天堂給策化的,這隻股票併購之後也是直接的一字板,還有一隻股票叫寶通帶業,一個做輸送帶的,現在更名叫寶通科技,它是什麼?它是併購了手遊,遊戲資產,之後得到爆炒,還有一隻股票叫,威創 股份,它原來的主業是做傳統的大屏顯示的,然後,開始像教育轉型,當然它的軍師不是硅谷天堂,是和君資本幫它運作,收購的第一家幼教企業叫紅嬰教育,沒錯吧,這些我都知道。

還有一個做陶瓷的,叫長城集團,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哪家公司吧,就是現在更名後的文化長城,它是硅谷天堂的傑作,轉型併購向文化,之後股價爆漲,

還有一隻股票叫,萬昌科技,很多人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哪家吧,就是現在的未名醫藥,當初這家公司預期最大,一直在預期未名集團的注入,曾經市值最多的時候漲到500多億。

還有一家公司叫,叫中源協和,當年它也是大量併購,幹 細胞曾經號稱爲,醫藥頂尖上的明珠。

這些公司,我都有參與過,而且都賺了不少錢。確實在那一波牛市當中,我暫時放棄了業績股票,開始了利用PE+上市公司這種模式的選 股之路,而且確實上一波牛市當中,我大部分賺到錢的是用這個思路賺到的。。。之後,這種模式的走進死衚衕的幾隻股票,一個是,黑牛食品,現在更名爲維信諾,當年華夏幸福的王文學,大手筆拿了大量籌碼,後面進入了OLED行業的重組,這隻股票的時候,其實已經到了政策對於重組股一個分水嶺,也就是從這隻之後,政策層面開始了收緊,我記得這隻股票我只賺了30%,還有兩隻股票,一個是聖萊達,一個是宇順電子,前者天上人間的老闆接盤的,後者是中值系接盤的,但是,這兩隻股票都是失敗了,爲什麼失敗?是因爲在16年,政策層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重組收購被越管越嚴,至此這種思路的選股已經走進了死衚衕,所以,上一輪的創 業板大牛市,目前來看,還是有政策之手在操控,那就是當年鼓勵創 業板公司的重組收購,拯救創 業板,確實你不能否認上一輪的創 業板大牛市就是重組牛市,直到16年政策導向發生了變化,就此結束,也就是當重組越卡越嚴之後,創 業板的牛市之路就徹底完蛋了,之後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板塊重新崛起,那就是傳統性行業,也就是那些大藍籌,其實16年17年就是大藍籌就是上證50的牛市,但是,當初的我一直對於大藍籌有偏見,所以完美的錯過,

很明顯市場的偏好是不斷變化的,而變化的核心是政策之手的無形操控,所以投資不看政策意圖是不行的,,16年之前牛市當中如果你跟別人說,我拿的是中國平安,是大消費是傳統行業,那麼你將被無情 嘲笑,甚至深深的打擊,甚至感到人生的自卑,爲什麼,你知道創 業板當年的牛市的平均漲幅有多少嗎?10倍只是平均值,因爲光指數就是7倍,大量20倍甚至30倍的公司,你知道這些大藍籌的平均漲幅是多少嗎?以中國平安爲例從15年的16塊到最高43塊,也就2倍多。像招商銀行啊,中國國旅啊都差不多的漲幅,一邊是20多倍,一邊只有2倍多,你說說你如果拿着這些,會不會被別人無情 嘲笑,當年的市場情緒是什麼,結構轉型,創 業板是中國未來結構轉型的希望,而傳統行業被統稱爲大爛臭沒人要。這就是當年的市場情緒,但是,自從政策導向對於重組幾乎是卡了命門之後,創 業板爲首的牛市就完蛋了,重組疊加GJD的入市,而資金又重新迴歸,那些在牛市漲的少的所謂大爛臭,像中國平安,招商銀行,開始了持續性翻了2倍甚至3倍的牛市之路,而創 業板開始了崩盤迴歸之路,16年17年就是上證50%的牛市,50反彈了60%。而這個時候的市場情緒又發生了變化,曾經的代表中國未來結構轉型希望的創 業板,被稱爲泡泡,而曾經在牛市當中沒人要的大爛臭,又變成了要買的 中國的核心資產,,,所以,大家看到情緒這個東西它是最有意思的一個東西,,但是這背後的主謀其實是政策的意圖,所以,如果你能判斷對國家的政策意圖,那麼你就可以在股市裏把握對大的方向賺到大錢。。所以,股市投資,並不是只有研究企業價值投資這一條路,研究市場,研究政策意圖一樣可以賺到錢。大家看到過去13年來,我反覆變化,我也研究市場,依然目前活的還可以,也能賺到一些小錢。同理,我爲什麼18年底強烈的認爲這是一波牛市,因爲我看到了政策的意圖又要開始了,尤其是科創板的推出,這是一個不可以失敗的政治任務,所以牛市將繼續這是肯定的,不要因爲調了幾天又來回當牆頭草。

之後呢也就是到了16年17年了,重組這種模式不適應市場後,我又重組開始了成長股的研究,16年重倉買了長盈精密,17年重倉買了先導智能,18年重倉買了洲明科技,,,19年,我也買豬了。。。

所以,前面有人說,我現在好像變了,你也買豬股,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其實我想說,我這些年都在變化,因爲市場的偏 好風格也在變化,

所以,從短線到跟莊到基本面業績再到重組股,再到基本面業績,再到目前的強週期。

說我變的人,只是因爲你瞭解我的歷史太短。

股市的自我進化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