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入場到上賽季摘下第八座中超桂冠,十年時間,恒大改寫了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歷史。恒大的足球理念並非只是簡單粗暴的燒錢,而所謂“恒大模式”也並非直接與金元足球完全掛等號。如果一切真的只是那麼簡單,就不會有那麼多效仿者的失敗。

【深度】恒大式成功爲何難被複制? 燒錢並不是唯一要義

王朝的建立,大手筆的投入當然是必要的先決條件。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恒大建隊初期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資本。2010年3月,許家印花費一億人民幣收購了因爲假球而被勒令降級的廣藥隊。放到今天的足壇,這簡直就是白菜價,但當時的廣藥隊伍假球事件影響頗爲惡劣,接班這樣一支球隊需要很大勇氣。與此同時,許家印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和決心。接手球隊不久後,用高價和高薪的策略敲定鄭智、郜林、孫祥、穆裏奇,同時挖來了鐵帥李章洙執掌球隊,這套班底其實已經是中超級別。當賽季中甲聯賽,恒大順風順水地摘下中甲冠軍,自此開啓了一段不尋常的征服之旅。

【深度】恒大式成功爲何難被複制? 燒錢並不是唯一要義

讓恒大球迷津津樂道的“聖誕宣”模式,也是2010年冬窗開始的。那個窗口期,恒大給球迷帶來的大禮是馮瀟霆、張琳芃、楊君、姜寧、楊昊幾位國腳,同時還有克萊奧、保隆、趙源熙等外援,恒大針對每個位置都進行了補強,這已經是一套絕對的爭冠班底。而在隨後的聯賽中被老牌豪門北京國安和山東魯能逼平後,恒大意識到球隊的班底還足以讓他們徹底甩開對手,於是劉永灼又踏上了前往巴西的飛機…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孔卡的到來,讓中超外援的轉會費來到了千萬美元的級別,而我們也知道了什麼纔是真正的足球大師,個人掌控全局、主宰命運的魅力實在讓人慾罷不能。從聯賽冠軍到亞冠冠軍,恒大的征服之旅走得越來越遠,獲得的榮譽越來越多。

【深度】恒大式成功爲何難被複制? 燒錢並不是唯一要義

其實從恒大前兩年的燒錢引援便不難看出,他們並不完完全全以球星名氣爲主導,也不會誇下“簽下梅西”這樣的海口,而是針對每個位置進行補強,也一直堅持着既定策略。換句話說,恒大的成功,不只在於花錢,更在於怎麼把錢花在對的地方。會花錢,同樣是一種智慧。

比如在外援的引進方面,實力派的南美球員尤其是巴西球員一直都是恒大的首選,穆裏奇、孔卡再到後來的艾克森、高拉特、塔利斯卡都獲得不俗的成功。再比如在內援的選擇,敲定了鄭智這樣的帶頭大哥,高價挖來的郜林、張琳芃、馮瀟霆這些年輕人都成爲日後球隊基石。當然了,恒大也出現過失敗案例,比如巴里奧斯的不歡而散,吉拉迪諾、迪亞曼蒂等意大利幫難堪重任,再比如砸在J-馬丁內斯身上的4200萬歐天價。這些也成爲敵對者們總掛在嘴邊的嘲諷。但平心而論,這可能是任何一家不斷發展、走向壯大的俱樂部都可能會存在或發生的問題。

【深度】恒大式成功爲何難被複制? 燒錢並不是唯一要義

巧妙地花錢是一個方面,另外更重要的一個成功要素,是恒大的管理哲學。細數這十年來,以大手筆投入爲特色的中超俱樂部遠不止恒大一家,但卻沒有一家燒錢燒出了同樣成效。上海上港、天津權健、河北華夏以及後來者深圳佳兆業等等,天價轉會費、天價薪水瘋狂地撒,單賽季運營開銷一再刷破天際,可結果呢?天津權健的退出尚且可被稱爲特例;上港斬獲中超桂冠後又迅速被搶回王座;河北華夏淪爲中游、深圳佳兆業的降級無疑在訴說一個道理:燒錢並不是玩轉職業足球的唯一,良好的足球文化建設、專業的管理技巧,這些同樣是必要條件。

沒有幫派林立,沒有複雜的更衣室關係,只有齊心協力的去打拼,這些都是恒大留給衆多球迷的印象。這些良好面貌的背後,是恒大將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方式運用到球隊建設中,生猛而講規則,把“職業化”這個老生常態的詞,真正地向前推進了一步。清晰的獎懲制度、完善的球員管理模式、職位所賦予的權力和義務,引得許多後來者的效仿。比如513政策(贏球獎500萬,平球獎100萬,輸球罰300萬),再比如被稱爲史上最嚴格的“三九隊規,都一度成爲中國足壇最爲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隊內即便是孔卡、鄭智這樣的絕對大佬,也都未曾逃過恒大的大棒處罰。當然了,這樣的思路和策略也並非十全十美,也註定會有一部分人無法接受或認同,去年卡納瓦羅的“上課”事件便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在模式探索的道路上,恒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可爭議的是,恒大已經走在了絕大多數人的前列。

【深度】恒大式成功爲何難被複制? 燒錢並不是唯一要義

回看恒大的成功,依賴強大的資本支撐,套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堅持既定球隊建設策略,環環相扣共同締造瞭如今這支中超班霸,尤其是2010、2011年打下的基礎和基調格外重要,所謂的“恒大模式”展現了它的魅力,纔會引得無數後來者效仿。當然了,成功學從來引人着迷,但成功這個字從來只屬於那麼少部分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