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位履新代省長喜歡暗訪和寫稿)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今天,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定任命易煉紅爲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代理省長職務。時隔4個月,江西省委書記劉奇書記、省長“一肩挑”的局面結束。

這位履新代省長喜歡暗訪 曾突查服務大廳當場發火

提起曾在湖南省委黨校工作17年的江西省新任代省長易煉紅,可說是一位頗具個性的學者型官員,關於他的“故事”媒體報道頗多。

建設岳陽樓新景區 百天完成20多萬平方米拆遷

從簡歷來看,易煉紅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1959年9月出生於湖南漣源。

早年,他曾在婁底市漣源縣桂花鄉做知青,1978年,恢復高考後易煉紅考入湖南師範學院政治系學習,畢業後任湖南省邵陽基礎大學教師。1984年,易煉紅考取陝西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1987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當年畢業後,即進入湖南省委黨校。

在湖南省委黨校工作的17年間,他曾任經濟學教研室教師、科技教研室副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等職。此間,也曾掛職任湖南省株洲化工廠企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助理、沅陵縣副縣長。

2004年5月,易煉紅離開湖南省委黨校,開始主政一方,調任岳陽市委書記。

據報道,易煉紅一到岳陽,就幹了一件大事。原來,岳陽樓新景區的建設,從1985年首次提出到易上任時,已有近20年之久,因多方因素一直擱置下來。擴建岳陽樓新景區,牽涉到拆遷的單位上百家,拆遷的居民1300多戶。主政岳陽後,易煉紅果斷決定:加快建設岳陽樓新景區。結果,僅用百天時間,20多萬平方米建築的拆遷工作就順利完成。而且據《中華兒女》雜誌報道,整個拆遷過程沒發生一起糾紛。

後來,岳陽樓新景區成爲岳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岳陽的旅遊業成爲岳陽的支柱產業。在易煉紅主政岳陽期間,岳陽的經濟總量穩居湖南省第二,財政收入躍居全省第二。

喜歡引用詩句 話別長沙的“爆文”在瀋陽刷屏10萬+

這位履新代省長喜歡暗訪 曾突查服務大廳當場發火
易煉紅被曝清晨掃馬路

2013年5月到2017年7月,易煉紅擔任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上任時,易煉紅曾以詩表態 :“一官到此幾經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神道有靈應識我,去時還似來時清”。此詩作者明代胡守安,原詩最後一句本爲“去時還似來時貧”,易煉紅將其改成了“清”字,他說,這是清白、清醒、清廉的一種自勉。

據2016年公佈的數據,十年間長沙GDP增長了460%,從第24位提升至第14位,增速領跑全國。

2017年7月,在湖南生長、學習、工作了近60年後,易煉紅離開家鄉主政瀋陽,這也是他三十餘年職業生涯中首次離開湖南。

人未至而聲已聞。當年7月19日,《長沙晚報》數字報和公衆號發佈了易煉紅深情話別長沙的一篇文章:《長沙,是我永遠眷念的故鄉》。在文中,他引用了艾青的詩句“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還引用了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自己。”

據報道,這篇文章在瀋陽時事愛好者的朋友圈刷屏,短時間內助推閱讀數漲至10萬+。

喜歡暗訪 曾突查醫保服務 當場發火

這位履新代省長喜歡暗訪 曾突查服務大廳當場發火
易煉紅在長沙坐公交調研

據《瀋陽日報》報道,今年5月8日,擔任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的易煉紅突擊暗訪瀋陽市和平區政務審批服務大廳。在服務大廳的醫保窗口前,易煉紅髮現在醫保窗口前等待辦理相關業務的羣衆達幾十名,但四個窗口只有一個在辦公。

進一步瞭解情況後,易煉紅髮現有的羣衆已經等候兩個多小時。他一邊安撫羣衆情緒,一邊對大廳的負責人嚴厲質問:“這麼多羣衆在等待辦事,爲什麼只開設1個窗口?不能視情況作即時調度嗎?你們是不是做到了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的要求落到實處了嗎?”

事件的結果是,服務大廳迅速增開窗口、增設人員;事後,根據調查覈實結果,相關責任人受到了相應的處分。

據報道,易煉紅早在擔任長沙市委書記期間,就曾對長沙幾條背街小巷進行了暗訪。暗訪時,他將違規佔道商鋪的經營者一一請出問詢,不少人立即開始整改。暗訪僅一天後,問題街巷的“問題”消失不見。

據媒體報道,2018年上半年瀋陽市地區生產總值2705.2億,同比增長6.3%。上半年民間投資537億元,同比增28.9%,佔瀋陽市比重58.9%。

筆耕不輟 知網的論文和《人民日報》的評論都沒耽誤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從1989年至2018年,29年來易煉紅筆耕不輟。僅在知網上,南都記者就查詢到其218篇文章。幾乎每年易煉紅均會撰文,主題主要爲農業、經濟、城市治理等方面。

不僅如此,易煉紅還出版專著8部(其中獨著3部)、譯著1部、教材12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和省級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課題共11項。其中,學術專著《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保護體系》、《通向高效農業之路》、《現代市場農業論》是其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

此外看法新聞記者發現,易煉紅還經常爲《人民日報》評論版撰文,例如,《用機制“防護牆”爲擔當者擔當》、《越是難事 越要依法辦》等等。

其中,五年前他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爲政當思“水無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此文寫道:長沙有句流傳甚廣的民謠,叫做“長沙沙水水無沙”,出自對城南白沙古井清冽清澈、至純至淨水質的讚美。領導幹部執政一方,應有“水無沙”的情懷與境界,當求政治清明、環境清新、生態清秀、社會清正,像白沙井水一樣純潔、透亮、乾淨。

荀建國 本文來源:觀海解局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