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外網評:油價下跌、疫情衝擊,海灣國家要過苦日子)

沙特阿拉伯城市蓋提夫的一個市場,商販戴着口罩售賣水果。(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日,國際油價暴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令向來以“土豪”形象示人的海灣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受到不小衝擊。海灣國家央行紛紛出臺經濟刺激政策,以應對國際油價下跌造成的財政收入減少,以及疫情衝擊造成的商業活動減少和經濟放緩等困難。然而,這些經濟支持計劃能否在短時間幫助海灣國家渡過當前的困難時期,仍然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一方面,低油價或將持續的局面令海灣國家財政持續承壓。在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疫情衝擊加劇世界經濟下滑風險,以及沙特主動挑起“原油價格戰”、試圖以低價換市場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從年初至今已暴跌超過60%,23日紐約市場油價報每桶22.39美元。雖然海灣國家開採原油成本極低,從賬面上看,即使油價在每桶20美元的低位運行他們仍有巨大獲利空間,但由於這些國家普遍實施高福利政策,加上一些國家近年來因爲地緣政治因素軍費開支不斷膨脹,巨大的開銷對不斷縮水的財政將形成巨大壓力。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假設國際油價降至每桶44美元,9箇中東和北非地區石油出口國的累計經常賬戶餘額將從2019年的盈餘640億美元轉變爲2020年的赤字1040億美元。顯然,當前油價每桶20美元左右的水平,將嚴重衝擊海灣國家的財政收入。

另一方面,經濟模式普遍單一令海灣國家抵禦經濟風險能力不足。海灣國家的經濟結構高度依賴石油產業,例如中東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收入的90%仍依賴於石油收入,除了石油部門之外,沙特國內其他部門幾乎都依賴於石油利潤帶來的補貼。儘管沙特自1962年開始就不斷提出國民收入多元化構想,2016年4月還提出“2030願景”,以期通過改革推動非石油收入多元化,但前景仍不明朗。

不僅是沙特,雖然不少海灣國家都早已意識到經濟多元化對國家經濟擺脫石油依賴的重要性,但除伊朗外,大部分海灣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除石油業外幾乎沒有其他工業部門,發展製造業等難度較大。阿聯酋、卡塔爾等國雖然通過發展金融、航運、交通、旅遊等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經濟多樣性發展,但是這些行業容易受外圍因素影響。在疫情的衝擊下,作爲中東交通樞紐的迪拜和多哈已經有大量國際航班被取消。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國際會議組織IIF MENA首席經濟學家加比斯·伊拉丹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導致阿聯酋出現經濟疲軟跡象,加上油價下跌,2020年迪拜經濟將至少萎縮1.5%,阿布扎比的非石油經濟將停滯不前。

雖然在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之後,海灣多國央行都紛紛推出了經濟刺激政策,但連日來阿聯酋、科威特等國股市依然不斷走低,科威特股市更是由於連續6天觸發熔斷而下調跌停限制。這也顯示出市場對海灣國家經濟預期的悲觀。由於降息等措施傳遞到實體經濟仍需時日、經濟轉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海灣國家如何克服當前困局還是未知之數。

盛雨晴 本文來源:海外網 作者:聶舒翼 責任編輯:盛雨晴_NBJS102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