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曉靈: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能會對基金行業形成不公平競爭)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CWM50學術總顧問吳曉靈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能對資產管理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會對基金行業形成不公平競爭。

吳曉靈認爲,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爲主,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作爲體量較大的金融機構受銀保監會監管,與基金業相比具有資金源頭上的極大優勢。同時,取得銀行理財子公司牌照可以設計公募和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其封閉式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非標資產。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在投資門檻、銷售渠道、集中度等方面的監管規則存在差異,導致基金管理公司(特別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處於不公平競爭中,基金管理公司銷售受銀行渠道擠壓,銷售費用較高。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資管業務會對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的產品造成衝擊。

吳曉靈表示,如果外資與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資成立外資控股的銀行理財公司,強大的管理能力和強大的銷售渠道結合,再加上監管規則的優勢,衝擊是巨大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目前享受的監管便利應當是銀行理財產品平穩轉型所需要的過渡性安排,過渡期結束後,理財子公司應當在監管和規則等方面和公募基金保持基本一致。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是規避監管而產生的影子銀行業務,在剛性兌付的預期下隱藏了許多風險。讓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發行淨值型產品規範運作,由銀行資產管理部門逐步消化不規範的理財產品、完成銀行理財業務的規範化,可以說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安排。在過渡期,由於規範理財產品時母行和理財子公司有許多關係需要探討,由銀保監會制定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和監管也有其合理性。但目標應是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管理公司規則合一、監管合一。否則,會出現相同的業務、不同的規則與監管套利的問題。

(原題爲《吳曉靈: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能會對基金行業形成不公平競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