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可敏女士捐贈藏石時曾感慨:“中國這麼多家博物館,只有上海博物館,一直在收藏和宣傳文房供石。爲表達對胡可敏女士捐贈義舉的重視與感謝,上海博物館將於4月29日至6月28日舉辦“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除展出捐贈供石外,展覽另從上博原有收藏中遴選出供石珍品及文人畫石名跡共襄盛事。

中國文化中自古就有欣賞天然石的審美傳統,陳列於書房雅閣的文房供石更爲歷代文人所青睞,是博大精深的賞石文化中的經典與精華。澎湃新聞獲悉,4月29日至6月28日,“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將於上海博物館展出。據悉,此次展覽除展出著名旅美華人賞石收藏家胡可敏捐贈供石外,展覽另從上博原有收藏中遴選出供石珍品及文人畫石名跡共襄盛事。

知名旅美華人賞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承襲家學,長期致力於古典文房供石的收藏、研究與宣傳,對中國賞石文化在當代西方的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018年,胡可敏女士慨然決定從其收藏中挑選精品捐贈上海博物館,以支持上博在中國傳統文人藝術方面的研究與展示。

爲表達對胡可敏女士捐贈義舉的重視與感謝,上海博物館將於4月29日至6月28日舉辦“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除展出捐贈供石外,展覽另從上博原有收藏中遴選出供石珍品及文人畫石名跡共襄盛事。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展覽海報

何爲供石?

對於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石頭,石界普遍冠以“賞石”之名。爲了突出賞石大多以奇絕瑰怪的外型與秀特通靈的氣質爲勝,人們又普遍愛用“奇石”“靈石”這類稱呼。中國傳統賞石大致可分爲文房石和園林石兩類。以“供石”來命名這個展覽,是對中國文人書齋賞石從形制、體量到功能、特質的整體關照。

“供石”者,清供之石也,其名大約來自於蘇軾詩文中的“石供”一語(如“賴有銅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瓏”)。雖未明言“供石”,而“以石供”之石,自然就是“供石”了。《說文》說“供”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陳設,“設也”,一個是“供給”。這兩個意思,一個說形式,一個指內涵,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一開始都和祭祀活動有關。至於文人在書齋中陳設的石頭,其所供養的對象,自然是一顆熔鑄萬象的文心了。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圖:昆明石

捐贈緣起

胡可敏女士受父親胡兆康先生的影響,對崇尚自然、飽含東方哲理的供石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許多朋友的幫助下,她有幸在世界各地收藏了一些中國古石,其中包括2007年獲藏的據傳爲漢代之物的“昆明石”。她瞭解到中國目前存世的古石並不多,所以一直想把這些古石留在中國。最終在上海市文物局與上海博物館領導的支持下,達成了連同這方“昆明石”一起共七十餘件古石與仿石清供捐贈上博的協議。

胡可敏女士捐贈藏石時曾感慨:“中國這麼多家博物館,只有上海博物館,一直在收藏和宣傳文房供石!”所指即上博收藏的這方清高鳳翰銘“小方壺”供石。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圖:吳湖帆《宋坑小方壺石圖軸》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圖:清高鳳翰銘“小方壺”石

石爲嶗山綠石,蛇紋岩類,質地細潤,墨綠如黛,作平岡層疊之山形,銘“小方壺”、“丙寅秋日,南阜左手製”。底座題“宋坑小方壺。南阜舊藏小方壺石,濃翠欲滴,宋坑中奇品也,鏡塘兄獲之,爲數青草堂益友。辛卯冬,吳湖帆題”。”吳氏並繪有《宋坑小方壺圖軸》。南阜即高鳳翰(1683-1749),揚州畫派代表人物之一,平生酷嗜玩石。此石爲高氏舊物,近經錢鏡塘、王一平遞藏。

藏石紀事

文人石因放置方式而得到改變,拿走底座,文人石還原爲自然物體。把它放回到座子上,它又從石頭變成了藝術品。在胡可敏女士看來,這一思想最有力地體現在那些孔孔相扣的石頭裏,她稱這些石頭爲“無窮式石頭”。這些孔的大小與通向不同,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有限的物體中不斷變化的無限的世界。改變,而不是小型化,是“世界中的世界”的魔力關鍵所在。

胡可敏女士捐贈的這批文房供石以傳世古石爲主,不僅有靈璧、太湖、崑山、英德等經典石種,也包括多種地方石種和陶、銅、玉、木等其他材質的仿石清供,一些供石上還有前人題刻,多有原配或舊配座架,極富研究和鑑賞價值。她將多年來對文房供石的收藏與研究寫成《藏石紀事》,在此我們擇錄幾則,並配以部分展品,令觀衆先睹爲快。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圖:“襄陽無語”研山

文人學士們將研山看作是縮小的自然山巒。就像唐白居易(772-846)在《太湖石記》中所寫:

“則三山五嶽,百洞千壑,爾縷簇縮,盡在期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這次捐贈的研山均爲我多年藏石所獲。坐在書房中,面對研山而神遊“峯巒洞穴”“疊嶂層巒”,何等情懷!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圖:青州歸石

與只有產於磬雲山的靈璧石可以給予“天下第一石”的美譽一樣,產於青州的石頭並非全是在《雲林石譜》中所提到的青州石。《雲林石譜》中說:

“青州石,產於土中,大者數尺,小亦尺餘,或大如拳,細碎磊塊,未成物狀。在穴中性頗軟,見風即勁,凡採之易脆。其質玲瓏,竅眼百倍於他石。眼中多爲軟土充塞。除以竹枝,洗滌淨盡,宛轉通透,無峯峭拔勢。石色帶紫微燥,扣之無聲。”

文中所指“竅眼百倍於他石”“宛轉通透”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文石有很大的區別。到底什麼是《雲林石譜》中所提到的青州石?幾年來看了很多資料,也請教了一些行家,答案是多樣的。大部分人關注於一種比較接近靈璧石的文石,儘管這種文石與石譜中所描述的青州石相去甚遠。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圖:“捲浪石”博山文石

在古石的判別中,木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藝術品不同,木座是供石的一部分。沒有木座,自然形成的不規則石體就不能獨立展現。供石之所以能躋身藝術品之列,當然有許多原因。其中木座的選擇、製作,將一方天然石體展示成一方能引起觀者心靈感應的木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木作的材質、式樣與年份可以幫我們識別此石的收藏年份、地區、以及收藏者的地位及品味檔次。

賞供石珍品與文人畫石,上博將推新展“高齋雋友”

圖:“冰晶峯”宣石

宣石產於安徽宣城附近寧國,是色白質堅的石英石,古人早已收藏。宣石結構緊密,石質堅硬,石色潔白,間以雜色。清王作霖在其作《宣石賦》中有“近數而羅綺千絲,遠視而云霞萬千”的讚美。在《紅樓夢》與《浮生六記》中都有關於宣石的記載。“冰晶峯”石形天然,嵯峨空靈,大有一峯盤亙,積雪未消,冰晶存痕的視覺衝擊。宣石個性十足,但產量不多,存世的帶原座的宣石更少見。這方“冰晶峯”是我這次捐贈上博的藏石中唯一一方不是原配木座的供石。

高齋雋友

傳統賞石理論中有“石令人雋”的觀念。陳繼儒《巖棲幽事》雲:“香令人幽,酒令人遠,石令人雋,琴令人寂……”而《小窗幽記》論石,有數條論及此說:“形同雋石,致勝冷雲。”“石令人雋。”“窗前雋石冷然,可代高人把臂。”

“雋”的意思是美,但和一般所說的美又有不同,它包括冷峭、不落凡塵、躍然而出的意思。石是無言而寂寞的,而“雋”意味人在瞬間與永恆照面。所謂一拳之石,而能蘊千年之秀。“雋”有“敞亮”的意思。它立於几案、園池間,人來“對”它,它從永恆的寂寞中躍然而出,照亮一個世界。

中國人喜歡石頭,除了它的形式美感,它的收藏價值之外,重視的是與石頭的對話,無聲地相對,不動聲息地對話。正可謂“千秋如對”——千年萬年之石就出現在自己的目前。

相關推薦
  • 重慶自然博物館:萬千珍藏,見證自然偉力
  • 觀看量超千萬, 博物館直播爲啥這麼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