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有這樣一位老戲骨,很多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他出演的康熙帝卻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甚至有人評價他,是最佳康熙皇帝扮演者,徹底演活了康熙帝。

除此之外,他更是中國話劇表演的藝術。

在最近抗疫劇鐘的扮演者投票中,他更是呼聲一片。

他就是公認的“戲癡”,今年84歲的演藝界泰斗焦晃。

1936年生於北京的焦晃,一出生就趕上戰爭。從小他便跟着母親和姐姐一路從北京逃難到重慶去投奔父親。

到了重慶後,在衆多說方言的孩子中,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焦晃格外顯眼。

到了小學四年級,老師挑選了焦晃出演小劇場的話劇。

這是焦晃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話劇。

在當時重慶的話劇氛圍十分濃厚,有很多的戲劇大家聚集於此。焦晃的父母便總帶他去劇場欣賞話劇,這更讓他對戲劇充滿了興趣。

多年後,焦晃回憶於是之先生參演的《駱駝祥子》依舊印象深刻,他說:“他用這種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方式,令人心頭直顫。5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對這個場景記憶猶新。”

高中畢業後,焦晃不顧父親的反對,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學習話劇。

1959年,焦晃大學畢業就進入到了上海青年話劇團工作。

剛剛準備在舞臺上發光的焦晃不幸的趕上了時代的洪流。

他整整9年沒有戲演,年輕的焦晃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一度萌生出輕生的念頭,還好他的母親一直在旁邊鼓勵他,讓他堅持下來。

好在十年結束後,焦晃又回到了戲劇的舞臺。

他說,”人生最好的年華被迫與舞臺隔絕,傷痛難以釋懷,追趕時間的腳步不敢停歇。“

站在戲劇舞臺的焦晃一分鐘也不想耽誤,他排演了《東進!東進!》、《無事生非》等一部部經典的戲劇,被人尊稱爲“莎劇王子”。

步入古稀之年後,焦晃更是和自己進行賽跑,他堅持一年一部舞臺大戲,最大限度的創作。

他說,“戲劇不應該總是插科打諢,也不能一天到晚小劇場。演員都是有使命的,既然幹了這個事,就要負責任。”

每一部經手的劇本,焦晃一定要自己重新梳理,做好筆記。反覆斟酌每一個人物的心理,有時,爲了更好的在舞臺展現,他甚至會自己從頭到尾寫一遍劇本。

因爲在焦晃心裏,演戲沒有一天太平日子好過,但沒有任何的喜悅能和創作的喜悅相提並論。

在戲劇舞臺上,人們把“南焦北於”的讚譽贈予給焦晃。但是這樣的稱呼讓焦晃十分惶恐,

他說,“這是一個開過了頭的玩笑,於是之先生是我的前輩,我無法相提並論。“

”我能做的只是一個個不同類型的、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除了在戲劇舞臺上發光發熱,焦晃在影視舞臺上也塑造了很多經典的形象。

他是《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漢武大帝》中的景帝,《乾隆王朝》中的乾隆。

他的演技讓這些歷史書中的人物活了起來,被認作是可記入教科書般的演技。

但是,他覺得出演影視劇只是”客串“,自己依舊屬於話劇。

雖然現在他已經是84歲了,但是依舊對演戲癡心不改:

他勸告年輕演員,要讀書,要理解角色,理解美。

他堅持自己,說沒有藝術追求的表演,無論多少錢都不會演。

他說,我當了幾十年演員,沒偷過一天懶。

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還想再演一兩個戲。

問到原因,他說:“如果不演戲,我也就沒有快樂了。”

部分素材來源:

焦晃:創作是唯一且終身的主題

焦晃,德高望重從不自驕的表演藝術家!

焦晃:生而爲話劇

焦晃:不能稀裏糊塗混飯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