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出生对家庭的消费影响是巨大的,母婴市场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其中,婴幼儿辅食这个细分产业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开数据显示,从2008年的35亿到如今百亿级的市场规模,年增速保持20%。

婴幼儿辅食大致分三类:1.米粉、面条为主的饱腹类辅食;2.零食类辅食;3.果泥、菜泥为主的辅食。

我们最近接触的「米小芽」,从更细分的米粥品类切入,研发了“宝宝米”系列产品。创始人肖波告诉36氪,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因此米粥这个品类在国外几乎没有,而国内做婴幼儿米粥产品的公司寥寥无几,这个市场几乎是蓝海。米小芽的表现也很抢眼,今年1月到现在,营收一直保持40% 的增速,每月新增用户数万人。

仔细研究,米小芽的产品有三点不同:

保留了大米中的胚芽部分。稻谷的含胚量仅3%,但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类、E类、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为了除粗纤维和美观,大米经过5次抛光后,胚芽自然流失,营养物质难以保留。米小芽优化了加工工艺,胚芽得以保留。

提供定制化产品。不同月龄的宝宝,肠胃的吸收能力有差别,因此米小芽的宝宝米,按照不同月龄控制研磨工艺,调整了米的颗粒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入了更多谷物配比,如藜麦、小黄米等。

易操作。很多妈妈们做辅食,不知道米和水放多少。米小芽从包装上解决这个痛点,一餐一袋米,配有量杯和详细的做法,简单易操作。

在产品线上,米小芽近期开始尝试做订阅制电商,即用户按月订购,多种谷物配比,保证营养的同时,每天都换个花样。肖波称,订阅制电商测试了几个月,以微信自有商城为主,积累了几千用户,复购率较高,超过50%。

母婴食品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安全,米小芽的团队从供应链的最源头给出了解决方案。肖波告诉36氪,大米的产地在东北,他们和东北的农村合作社合作,进行定制化生产和大米种植,并引入了农科院的专家做技术指导,并在当地安排了团队全程指导和监控。稻米成熟后统一收割入仓,保证食材的安全性。肖波称,这也是米小芽的核心竞争力。团队还为胚芽研磨、产品配比等技术项目申请了专利。

目前,米小芽的销售仍以线上为主,已进驻天猫、京东、微信小程序商城、小红书、蜜芽等平台。除了宝宝米,米小芽还有面条等其他辅食产品。肖波表示,公司定位母婴食品公司,下一步会顺着年龄进行品类扩展,从6个月到6岁,研发更多宝宝食品。

创始人肖波毕业于吉林大学本科,MBA毕业于复旦大学-BI,曾任职劳斯莱斯和GE高层管理人员,是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有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近日米小芽获得哲略资本、吉大校友基金的千万级的PreA+ 轮融资。此前曾获梅花创投、AC资本的天使轮投资,以及奥运冠军陈一冰、火橙资本、珂玺资本、极客天使等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