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海曙横街

过去横街林村长一辈的人形容这个地方,总是会用上这么一句颇为押韵的话,“林村地方也不小,四个祠堂两个庙”。不过,这样的光景在如今却几乎难以寻觅。

继横街村从“大林村”拆分出去之后,60年代又被拆分成为了如今的林村和凤林村,曾经那些记忆中的老房子也逐渐被新式的新楼取代。那句话所描述的地方,如今仅剩昭惠庙一处。

昭惠庙大概是如今林村当中最好辨识的一处建筑。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里,昭惠庙的那一处红墙,显得略微有些格格不入。而这么一处地方,却被林村人寄托了太多对于生活的期望。

昭惠庙本身不算大,逛个5分钟几乎就能走遍每个角落;也不像宁波的那些名寺一般有着悠久的历史,可香火却旺到不行。每年的3月和11月人气最旺,而要是遇上中高考,或者家人生病的时候,更是一定要前来拜上一拜。

按照林村人的说法,因为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是出生在昭惠庙庙脚下的,所以一旦要上香,总是得回到昭惠庙。如今的横街镇总共有2个昭惠庙,其中新庙随着当年的拆分而被划到了凤林村,林村的则是老庙。

这两个昭惠庙在“功能”上还略有不同。凤林村的新庙是一座将军庙,相比之下林村的老庙过去人们最多的还是求医用的,两者一武一文。虽然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按照老一辈林村人的说法,这座老庙里供奉的是“外地菩萨”。过去的时候,林村遭受过一场非常严重的瘟疫,结果却被一位路过的山东医生给治好了。可好景不长,林村在第二年的时候又爆发了同样的瘟疫,而这次则同样是这位医生“托梦”给林村的村民才治好的。

为了纪念这位医生,林村的村民为其建了一座雕像,盖了一座庙。而在那位医生去世之后,还在寺庙内为其建造了一个墓碑,至今还保留在昭惠庙里。至于那个医生的雕像,在林村人口中的称呼也慢慢变成了“菩萨”。所谓的“菩萨”,最开始也只是个凡人。

翻新过的墓

那位山东医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承载林村人如此多的生活寄托,尽管他自己不曾渴望过这些香火。其实,林村人将其供奉于此,不过是为了将自己生命中的那种怀恋、期待、憧憬与渴望供奉在那里。

久而久之,这便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对于如今的林村人来说,碰上生病肯定是会去医院,而不会找人做法或者其他什么迷信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来到这座庙前,将希望家人健康的那份愿望留在这里。

生活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那种失去掌控的无力感总是令人恐惧。而有个像昭惠庙这样可以寄托生活向往的地方,自然会让人宽慰不少。

一座庙、一尊像,与村民的命运一起经历着风风雨雨,一起向着未来慢慢前行。这份羁绊,将永远是林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