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共享社区到基层善治

    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共享小屋,专家观察团向社区居民了解共享社区开展情况。戴嘉信 摄

    早上10时许,佛山市禅城区塔坡社区的共享小屋里,几位社区老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为画板上色,还有几位居民捧着社区共享出来的书籍认真阅读。这个小小的空间成为连接社区居民的重要桥梁。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和社会发展,禅城面临的土地资源瓶颈、人口老龄化提速、人口流动加快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新挑战。为了应对挑战,禅城以党建为引领,引入区块链技术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共享社区建设,有效激发了社区活力,为基层善治提供了生动样本。

    11月5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组织多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大数据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社会治理专家观察团走进禅城,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对话等形式全面深入观察禅城共享社区建设的情况,把脉禅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改革逻辑和生动实践,为禅城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共享社区:探索智能化、精准化服务

    “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吗?”“长者饭堂是否对外开放?”“如何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5日上午,专家观察团一行首先来到禅城区祖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参观,面对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的多元化服务,专家们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位于禅城区同济路的祖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超2200平方米,内设长者饭堂、康复室、多媒体功能室、舞蹈室等,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中心提供从幼儿到长者,以及各类需要关爱人群的全年龄周期的数百项民生服务。

    有别于其他社区活动中心,禅城党群服务中心依托禅城“一门式”政务改革及政府长期积累的政务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及价值挖掘机制,探索“大数据·微服务”工作模式,为居民提供“订单式”服务,从而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最大公约数”。

    相比起党群服务中心对基层治理所进行的智能化、精准化服务探索,共享社区的建设搭建了社区居民沟通交流的桥梁。

    位于兆祥公园旁的塔坡社区是禅城最早试点的共享社区之一,这里的共享小屋每天早上准时开门,社区居民不仅能够在这里共享装置物品,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其他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塔坡社区是禅城以共享社区推进基层善治的缩影。今年7月,禅城全面启动共享社区党建项目,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社区聚合力,推动社区治理向基层下移,构建社区信任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为打破社区居民隔阂,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禅城充分发挥小区党员的领头作用,通过线上APP和线下共享小屋两大互助平台,实现时间、技能和物品共享,依托区块链技术解决人员互信与隐私等问题,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有效激发了社区活力。

    “全国都在推进共建共享社区的建设,但是禅城做得更加彻底,以技术升级解决居民的信任焦虑,通过共享APP,为更多居民提供互动交流的虚拟空间,降低大家的时间成本和信用成本。”在参观完塔坡社区后,专家团成员之一的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颜海娜对禅城共享社区的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佛山市委党校副校长刘宁也表示,共享社区建设让每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服务,从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禅城路径:构建“三角形”现代治理模型

    从党群服务中心到塔坡社区的共享小屋,再到“一门式”行政服务中心,5日上午的三个考察点勾勒出了禅城基层治理创新的轮廓。但禅城对于基层治理的探索并未止步。

    “共享社区建设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希望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在下午的座谈会上,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禅城对于基层善治的探索并非孤立存在,它与过去几年禅城推进的“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智信城市建设等改革一脉相承。

    “早在2014年我们就勾勒了一个三角形作为现代基层治理的模型,一边是‘一门式’服务,另一边是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基层党建作为底边是整个模型的基础。”刘东豪介绍,在禅城的现代治理模型中,信息化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工具,贯穿于禅城的一系列改革中。

    以“一门式”改革为例,本质上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推动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实现“把简单带给群众,把复杂留给系统”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2015年禅城继续推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运用“信息化+网格化”手段,突破原有层层上报、级级审批的传统处置路径,构建起“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禅城建立起自然人和法人数据库,收集和沉淀了大量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相关数据。其中,“一门式”通过收集群众办事过程的数据信息,沉淀了113万个体的3亿多条数据,这些数据又为禅城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有了数据后,我们就想如何用好它,解决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些问题。”刘东豪表示,这些沉睡的数据为禅城创造了新的资源禀赋,如何让沉淀的3亿多条数据“醒过来、用起来、飞起来”,成为禅城下一步改革的诱因。

    为此,2016年禅城开始探索实施区块链项目,抢抓机遇打造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并在2017年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信禅城平台(“IMI”身份认证平台)建设,通过解决个人数字身份识别问题,打开了“区块链+”的无限空间,其中就包括共享社区的建设。

    刘东豪介绍,随着数字身份问题的解决,接下来禅城还将进一步推广区块链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包括构建基于个人数字身份的信用体系,“将来我们在共享社区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社会资源,比如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对接金融资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等。”

    全新探索:区块链技术引入基层治理

    禅城区以党建为统领,运用区块链技术手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动禅城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路,得到了多位专家的高度评价。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炳香表示,禅城共享社区通过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调动居民、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共建共享,并引入技术手段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魏娜则表示,禅城共享社区体现了政府理念的创新:“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管理单位,体现的是自下而上改变社会的力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禅城站在社会转变的大背景下研究社会治理,站位高,具有前瞻性。”她建议,下一步禅城需要扩展共享的内容和范围,重视社区“和而不同”,探索更多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副主编姚奕则把关注焦点放在信息技术在禅城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禅城共享社区破解了基层服务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用区块链手段来创新社会治理,解决了线上线下个人身份认证的问题,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创新之路。”此外,她认为禅城通过技术手段打破跨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对每个党员的社会服务进行留痕等创新举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学习。

    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汤景泰看来,禅城对于数字治理的探索范围非常广泛,把智慧城市的探索推进到新的阶段:“禅城用数字来驱动治理,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到新的层级,提升了公众福祉;对于干部来说,整个服务流程公开透明后,工作效率提升,从而让群众和干部都有获得感。”

    撰文:孙景锋 阎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