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由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不到一週的時間,票房已經突破了6億,豆瓣評分一直維持在8.4分。

爲什麼這樣一部小成本電影受到那麼多人青睞和關注呢?原因不外乎電影本身的內容,在影片裏,因爲胡小蝶的自殺讓作爲最後一位見到她的陳念陷入了困頓之中,一心想着完成高考的她總是被來自魏萊的校園欺凌纏身。無奈之下,陳念求助小混混小北。兩人從此開啓了"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互相治癒的生活。

雖然這部影片的結尾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兩位主人公都在時間的長河裏得到了救贖。現實生活中,是不是每一位陳念都能遇到小北呢?還是我們都會成爲胡小蝶?又或者,在校園霸凌面前,我們還有其他的辦法,成爲我們自己?

一、什麼是校園霸凌《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霸凌(bullying)一詞主要在我國臺灣地區使用,是對西方 bullying一詞的音譯。目前關於"霸凌"概念的分析主要依據挪威學者奧維斯的定義:主要是指當一個人反覆地暴露在一個或更多他人的負面行爲之中,即是遭受到霸凌。

關於對校園霸凌的探討,早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就這個問題開始了深入研究。校園霸凌事件不僅存在於發展中國家,2007年美國教育部就提出了幾乎每3名學生中就有1名曾被霸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霸凌絕不簡單地被認爲是肢體衝突,因爲霸凌引發的自殺事件的激增,愈發引起社會上的重視。

我國臺灣在《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中也明確界定了霸凌:霸凌是一種衝突方式,內容可以包括身體、言語、性的攻擊,或者採取更簡潔的方式如關係上的排擠,亦或透過其他科技方式如果網絡、手機;霸凌是強迫被害者重複被攻擊的行爲且長達一段時間(不過"一段時間"到底多久才足以產生身心影響,目前仍無定論)。

就好比在《少年的你》裏,陳念被叫到辦公室問話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凳子上被倒滿了墨水,又或者關於她媽媽的事情被完全暴露在了同學之間的網絡社羣中。這種看似是"惡作劇"的方式,嚴重影響了被害人的心身健康,所以也稱之爲是霸凌。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現在讓我們會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放學回來之後,有沒有向我們提到過自己在班裏受到過委屈。比如坐下來的時候被同學惡作劇拉開了凳子,或者被故意起外號。這些事情,其實都屬於校園霸凌事件。當我們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有很多家長往往會不以爲然,認爲這些都是"孩子們的事"。

其實,早在2016年5月,國務院就下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這就說明,反校園欺凌、暴力已經上升爲國家議程,不再是"小兒科",不僅是家長、學校應該嚴肅對待,甚至教育、公安等部門都必須全力以赴的事情。

二、校園霸凌的內容

具體而言,校園霸凌主要是由霸凌者、被霸凌者、協助旁觀者組成,而老師、教育管理人員、校長、家長則成爲保護者,也是校園霸凌的主要阻止者之一。

2018年11月,四川自貢沿灘中學一女生在操場被其他女生毆打視頻在網上傳播。2019年1月,甘肅寧縣楊莊小學發生了一件校園霸凌事件,8歲的受害者因下體受傷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說起這些案例,會有家長覺得太嚴重了,自己家孩子學校的校風都是極好的,絕對不會出現這麼惡劣的事件。那麼,接下來的實地走訪,應該會引發許多學生或曾是學生的家長的感同身受:

案例一:一位三年級的男同學悄悄和我說,因爲自己太胖了,同學老是跟自己開玩笑,搓他的肚子,甚至體育課時都不願意帶他玩。我問他有沒有和爸爸媽媽說這件事,他回答說有,不過他們都不以爲然,還告訴他胖是好事。案例二:一位讀五年級 女同學在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紅了眼眶,她告訴我說,自己特別自卑,因爲皮膚黑,同學總在後面給她取外號,叫她"黑妹"。這位女同學還告訴我,她不想告訴爸爸媽媽,因爲她認爲家長即使知道了也幫助不了她解決問題。案例三:讀初中的小李,是典型的校園霸凌受害者。因爲他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怎麼愛說話,除了在班裏受到孤立,每次放學還總會有三兩同學圍在一起挑釁他。有時候小李覺得活着太辛苦了,倒不如死了算了。案例四:蕾蕾是個高中生,學習成績特別好,可最近一段時間,她的成績呈直線下降。在我們的多次詢問下才知道,蕾蕾在班裏被某些男同學取了不好聽的外號,比如"飛機場""太平公主"。她知道這是男同學之間的一些惡俗笑話,正值發育期的她,又不知道怎麼給老師和家長開口,弄得她非常不開心。

被嘲笑、被孤立、被取外號、被排擠甚至性騷擾是校園霸凌中常見的例子。像上述案例中,霸凌者既是協助旁觀者,有些起鬨叫外號的同學甚至不會覺得自己在喊出一個不尊重別人名字的時候,就已經成爲了霸凌者。在受到老師責備的時候,這些同學還會可憐巴巴地說"老師,外號不是我取的"。

就好像在《少年的你》裏面,同學們明知道胡小蝶被欺負了,卻選擇沉默。選擇沉默,是助長了校園霸凌的重要因素,那麼這些同學自然也就成爲了霸凌事件當中的協作者。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同樣的,我們在案例裏也有發現。被受欺負的同學,其實是不敢或者不願意把事情告訴老師、家長的。他們多數認爲,保護者在這個時候保護不了他們。爲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最重視的一個問題是孩子的成績,而不是他們的心理成長。我們每一天和孩子交流得最多的是成績,而不是問他們今天在學校有沒有發生過什麼美好的、不好的事情。

因爲我們的不夠關注,使得孩子會自我人爲:除了學習,在學校裏發生的其他事情,都是小事,都是不值一提的事。談到這裏,我們需要捫心自問一下自己,何時"保護者"也變成了校園霸凌中的"協作者"了?

三、"校園霸凌"的危害

很多時候,我們在看到關於霸凌事件的新聞時,首先是同情受害者的遭遇。無疑,在這場欺凌事件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不僅如此,這對於霸凌者、協作者甚至旁觀者同樣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甚至導致心理健康的扭曲。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①對霸凌者

電影《少年的你》裏,魏萊作爲整個霸凌事件中的主謀。在逼死了胡小蝶後,沒有任何人對她的行爲進行指責。這就使得魏萊以爲自己的霸凌行爲得逞了,逐漸強化自己的霸凌行爲,並在價值觀上形成錯誤的認知,即認爲自己的這種行爲沒有過錯,很好玩、很刺激。

所以,在逼死胡小蝶之後,她並沒有覺得有一絲絲的愧疚,相反地,她認爲胡小蝶應該感謝她。而到了欺凌陳念後,魏萊開始變本加厲,不僅剪掉了陳唸的頭髮,還把她的衣服剝了。

如果任由霸凌者的惡劣行爲繼續發展下去,即使出了社會後,也勢必會成爲一名危害社會的人。

②協助者和旁觀者

受到霸凌者權力和地位優勢的影響,協助者選擇了幫忙,旁觀者選擇了沉默。

在影片中,都有對應的主角,這些同學明知道霸凌者的行爲不好,但還是選擇了逃避,對其霸凌縱容,從而形成懦弱、依賴等性格特點。旁觀者則會在自己沒有揭發霸凌惡行的事情中產生長期的愧疚感和抑鬱感。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③被霸凌者

就受害者本身來講,他們會變得更加自卑。這會直接導致學業成績下降、逃課甚至退學等後果。同時,在之後的人際關係形成中會產生退縮、逃避等行爲選擇,最爲甚者會造成兩人自殺行爲的出現。

與小學生和高中生自殺事件相比,中學生更容易因霸凌事件選擇自殺。因爲,中學生正值青春期,有很多的觀念和心理建設都不是很牢固,在受到一系列的衝擊之後,他們不止一次懷疑自己,否定自己,這也是青少年罹患抑鬱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我們該如何對"校園霸凌"說不

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健康的心理與強健的體魄,對公民來說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校園暴力,從來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做過著名的"充氣娃娃實驗":讓兩組兒童分別觀看大孩子攻打充氣娃娃的視頻。前一個視頻裏打娃娃者獲得獎賞,而後一個則會受到懲罰。

結果顯示,觀看前者的兒童明顯更慣於攻擊自己身邊的玩具娃娃。而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在處理個體矛盾與利益衝突時的姿態,很容易"傳染"給孩子。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如果學校或家庭教育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疏導,罪惡的種子很容易生根萌芽。

在陳嵐的《我們爲什麼被霸凌》一書中就有提到——

年幼的孩子如果不被關愛珍視,不被允許表達情緒,也沒有其他渠道疏解壓力,就容易將自己的憤怒、失望、壓力......盡情發泄在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而對方的毫無反抗、逆來順受,會激發施虐者更強烈的恨意——你爲什麼不反抗——內心深處,施虐者其實是在憎恨自己無力反抗現實的事實。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媽媽的"溺愛"和爸爸的陪伴缺失,是造成魏萊走上這條路的根本原因。我們都抱着要修復好受害者心理的希望,卻忽略了施虐者的心理歷程扭曲。只有在根本上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才能在源頭遏制暴力的發生。

②校方應端正對"霸凌者"嚴懲不貸的態度

陳嵐說:"每個人都有存在心理問題的可能,老師,也不例外。如果老師處理不好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就容易出現"爛蘋果效應"。家長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學校如果沒有投訴問題老師、及時反應處理的應付機制,爛掉的"蘋果"將不可勝數,而這些身心受創的孩子,離開校園後,可能要用一生去彌合曾經受傷的傷口。"

老師對學生擁有的權力關係是危險的。一個好的老師會培育靈魂,一個壞的老師,則可能會戕害靈魂。諾貝爾獲獎作品《恥》開篇就寫到了大學教授迷戀女學生並不計代價與其發生關係的事情,當事情敗露後,教授失去了他的所有,並不得不前往南非。這反映了老師與學生的權力關係和因此爲自己言行所負擔的責任。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校領導者。只有在處理好我們自身心理問題的同時,正視校園霸凌的危害性。我相信,很多悲劇都會被即使遏制在搖籃之中。

③父母和家庭的努力,是減少霸凌危害的最好方式

家庭應該是青少年最溫暖的港灣,對於被霸凌者來說,父母是其可以放下戒備、恐懼進行訴說的對象。另一方面,作爲被霸凌者的父母,其和子女一同遭受到心理的傷害,被霸凌者需要共同努力應對霸凌所造成的傷害。

父母應以愛的方式給予被霸凌者心靈的庇護,讓其逐漸形成愛和自信;除此以外,我們還應在日常生活中細緻觀察其行爲、態度的變化,通過親子活動以及朋友交往幫助其逐漸建立自尊和自信,引導其重新認知校園、同學與朋友;最後,父母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尤其是反校園霸凌活動,在與學校的共同合作下幫助孩子走出陰影,使孩子重新恢復陽光、快樂的笑顏。

《少年的你》:並不是每一個陳念背後都有一個小北在守候

就也是爲什麼當霸凌發生時,監護人的愛,是孩子最後庇護所的原因。總之,無論是霸凌者還是被霸凌者,讓他們被迫貼上這種標籤的,是他們的家庭。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擁有美好溫暖的家庭,也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起到決定、塑造、影響孩子命運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