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條】東河區:服務企業+1℃

東河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新常態,進一步明確抓經濟、搞服務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在金融、創新、作風等方面加大服務企業力度,着力促進經企回升、提質增效。

金融助力

暖心服務企業

“政府爲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在東河區發展,我們感到非常暖心。”京東商事創新示範園項目運營人員說。

在引進項目中,經過實地走訪,幹部們發現缺乏資金是入駐園區企業的普遍難題。爲此,東河區召開政企、銀企對接會,邀請多家銀行的專業人士對相關金融政策進行深入解讀,進一步搭建企業與銀行業等金融機構融資對接的橋樑,解決好駐地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等問題。邀請紅杉資本等國內業界著名企業代表就實體經濟發展和資本投向作專題講授,推進產業與金融的深度合作。

積極推進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在東河區成立工作站,推動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截至目前,紅衛、駱駝酒業等74家企業已在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展示板掛牌。成功引進鄂爾多斯銀行,繼續推進華夏銀行、內蒙古銀行、土右農商行在東河區開設支行,一系列舉措助力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多渠道幫助入駐企業。

下一步,東河區將繼續探索設立政府引導基金、風險引導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新模式,以實現政府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和民營資本的有效互補,爲企業發展提供更精準有效的融資服務。

產服務全業既要有制度,也要有溫度。企業遇到坎兒,或許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幫一把,讓企業在需要的時候能找到人,比什麼都重要。”東河區金融辦負責人說。

創新驅動

悉心服務企業

“規模以上企業要悉心培育,服務好中小企業,就是爲培育規模以上企業提供良好土壤。”包頭鋁業產業園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

東河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整合創新創業要素資源,強化政策集成,着力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加快形成“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新局面。

幫助企業搭建科研創新平臺,包頭盛泰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與內蒙古工業大學共建內蒙古自治區高強韌輕量化車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北京交通大學共建鋁合金車輪智能創造創新基地,通過項目合作組成了結構合理、研發能力強的持術創新隊伍,創建了產學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模式。

南海溼地成功申報包頭市南海溼地保護與修復院士工作站,後發動力進一步增強。與逸馬集團簽訂“雙創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打造集電子商務、科技創新、金融創新、服務業創新等爲一體的雙創示範基地。引進京東商事創新示範園項目,構建“一園兩基地九中心”的空間格局,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在此基礎上,東河區積極推動包鋁、華雲電解鋁智能工廠建設項目,該項目對包鋁現|有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實現全流程透明化、自動化,最終實現全廠高效、綠色生產。

積極與市直相關部門對接,爲企業提供資質認證、管理諮詢、創業輔導、市場開拓、網上交易等全方位、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爲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改進作風

誠心服務企業

東河區進一步優化項目建設環境,通過大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全面加強基層班子建設,着力爲企業營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從制度入手,建立縣級領導對口包聯大企業和重點項目制度,實施縣級領導牽頭,責任部門落實、科級幹部一抓到底的企業、重點項目服務機制,全力以赴爲企業和項目順利生產、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不斷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建立向非公企業選派黨建指導員制度,指導幫助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理順黨組織隸屬關係。同時,擴大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面,加大在一線職工、專業技術骨幹及經營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力度,並通過單獨建、聯合建、行業建、掛靠建等多種方式,積極組建企業黨組織,使黨的工作延伸到每個企業。通過基層組織建設,激發各類組織中黨員、青年團員和婦女幹部的創業熱情和創造活力,真正發揮了企業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衆、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爲方便項目快速落地見效,建立完善考覈評價體系,重點項目建設企業對承擔重點項目手續辦理職能部門的服務滿意度進行評價,提高全區各部門、各單位主動服務企業的積極性。

文:楊恩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