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蘇定方正式成爲了唐朝的武將,效力於李靖麾下。李勣是唐朝初期的名將,和衛國公李靖並稱。

第十:蘇定方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唐朝傑出的軍事家。蘇定方自幼習武,少年時就以驍勇善戰而聞名,蘇定方曾經跟隨父親一起征討叛賊,安定鄉里,受到了很多百姓的喜歡,在鄉間擁有很高的威望。隋朝大業末年,蘇定方投靠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在軍中,蘇定方常常身先士卒,建立了很多戰功。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蘇定方正式成爲了唐朝的武將,效力於李靖麾下。隨後,蘇定方爲唐朝征戰四方,先後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爲唐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九:李光弼

李光弼是契丹人,唐朝中期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個兒子。李光弼最開始的時候擔任過左衛親府左郎將,襲封薊郡公。天寶十五年,在郭子儀的推薦下,李光弼出任河東節度副使並參加了安史之亂的平定。乾元二年的時候,李光弼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由於李光弼平定了安史之亂,被推爲“戰功中興第一”,獲得皇帝賜予的鐵卷,並繪像掛在凌煙閣。
第八: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王訓,唐朝名將。王忠嗣從小就就被接入宮中撫養,被唐玄宗收爲假子。開元十八年,王忠嗣正式踏上征討突厥和吐蕃之路,王忠嗣驍勇善戰,在玉川戰役中僅僅以三百騎兵偷襲吐蕃,斬敵數千。不久後,王忠嗣率兵北伐契丹,北出雁門關,於桑乾河三戰三捷,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沒。王忠嗣的一生幾乎都奉獻給了唐朝,爲唐朝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可惜最後卻遭到宰相李林甫的誣陷,稱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爲帝”。唐玄宗本打算將王忠嗣處以極刑,但在哥舒翰苦求下,將其貶爲漢陽太守,一年後抑鬱以終。
第七:李愬(sù)

涼武公李愬,字符直,唐代中期名將,爲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自幼習武,不僅善於騎射,還精於謀略。元和十二年,奉命與田弘正、李光顏等人討伐割據淮西的吳元濟。於次年(817年)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李愬最爲人們津津樂道的事就是在討伐叛亂李師道的戰爭中,連勝了十一場戰役,在當時成爲叱吒風雲的將軍。
第六:郭子儀

郭子儀是唐朝著名的武將,軍事家,政治家。郭子儀早年的時候是以武舉人的身份入仕從軍,隨後,郭子儀屢立戰功,官居九原太守,可惜一直沒有收到朝廷的重用。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率軍勤王,先後收復了河北,河東,被封爲兵部尚書。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爲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除此之外,郭子儀在對抗吐蕃的戰爭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765年,郭子儀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打敗了佔領長安的吐蕃軍隊。
第五:薛仁貴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歷史上有關薛仁貴的故事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薛仁貴是當時唐太宗最喜歡的武將,常常被委以重任,薛仁貴也是不負李世民的重託,一生征戰數十年,先後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留下了顯赫的戰功。
第四:韋皋

韋皋,字城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名將,不僅爲唐朝留下了很多戰功,就連全唐詩中有三首都是其著作。唐代宗廣德元年,韋皋任建陵挽郎,歷佐使府。唐德宗建中四年以功擢隴州節度使。次年入爲左金吾衛大將軍。貞元元年,出任劍南節度使,累加至中書令、檢校太尉,封南康郡王,世稱”韋南康“。唐順宗永貞元年,韋皋去世,年六十。獲贈太師,諡號“忠武“。
第三:李勣(jì)

李勣是唐朝初期的名將,和衛國公李靖並稱。李勣一生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無數,而且還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元老,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李勣最最早跟隨李世民的武將之一,先是跟隨李世民平定四方,隨後,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爲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除此之外,李勣還精通醫學,曾參與編纂《唐本草》(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並自撰《脈經》一卷,可惜今天已經遺失了。
第二:侯君集

侯君集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侯君集早年的時候不學無術,卻異常勇猛。直到進入秦王府後,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戰功,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不過讓人不解的事侯君集曾跟隨李靖學習兵法,卻反過來誣告李靖謀反,這也成爲了侯君集人生的一大污點。在唐朝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逐漸變得居功自傲,在討伐高昌的時候因爲私取寶物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
第一:李靖

李靖,字藥師,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爲隋將。後效力李唐,爲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