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威

今年的東京奧運還能如期舉辦麼?

這個問題其實早已有了答案,只不過日本遲遲不願接受而已。畢竟,作爲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安倍一直視東京奧運爲其任內最大政績工程,希望借奧運大幅提振日本近年疲軟的經濟,爲明年9月結束任期劃上圓滿的句號。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擴散,各國紛紛取消或推遲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情況下,日本的這種堅持顯得非常尷尬。隨着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相繼宣佈退出,日本或許會在不久後不得不承認東京奧運必須取消或延期的結果。

加拿大澳大利亞退出東京奧運會,日本還能堅持嗎

加澳“逼宮”

當地時間3月22日,加拿大奧委會和殘奧會宣佈,加拿大代表團不會參加2020東京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並呼籲國際奧委會將東京奧運推遲一年,“我們將全力支持他們以應對重新安排奧運會時間所帶來的各種複雜問題”。

隨後,澳大利亞奧委會也發佈聲明稱,“鑑於目前國內外不斷變化的形勢,澳大利亞代表團無法集結”,但運動員們應該爲2021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做準備。

在日本和國際奧委會遲遲未宣佈是否取消或延期東京奧運的情況下,加澳兩國此舉被認爲有“逼宮”的意圖,很有可能在全世界帶來示範效應,未來或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跟進。

加拿大澳大利亞退出東京奧運會,日本還能堅持嗎

事實上,在加澳兩國宣佈不會參加2020東京奧運會前,已經有多位知名運動員和國際體育組織,在各種場合公開呼籲希望東京奧運會能延期。

參加過連續兩屆奧運會的德國擊劍運動員馬克斯·哈圖恩,此前在社交媒體上宣佈退出2020東京奧運會。里約奧運撐杆跳金牌得主卡特琳娜·斯特凡尼季也發出“國際奧委會打算讓我們的健康受到威脅嗎”的質疑,希望東京奧運會能延期進行。

最重磅的聲音來自美國遊聯和田聯。

3月21日,這兩家組織的CEO先後致信美國奧委會,要求後者敦促東京奧運會延期。游泳和田徑是奧運會兩個最大的項目之一,而美國半數以上的金牌來自這兩大項目。所以一旦美國泳聯和田聯都退出,東京奧運會的影響力和觀賞性都將大打折扣。

美國奧委會對國際奧委會有着巨大的影響力——美國是奧運會的金牌大戶,奧運會最大的贊助商多來自美國企業,最大的電視轉播商是美國的NBC電視臺。也因此,美國奧委會表態非常謹慎,稱已轉告國際奧委會,但認爲目前做決定爲時尚早。

加拿大澳大利亞退出東京奧運會,日本還能堅持嗎

壓力重重

從程序上來講,國際奧委會擁有東京奧運會命運的最終決定權。而無論取消或推遲,都要修改《奧林匹亞憲章》。此前有聲音認爲,國際奧委會之所以不願過早做出決定,是修改《奧林匹克憲章》非常麻煩。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去年7月,國際奧委會就修改了曾被稱爲“紅線”的“條款40”,奧運期間運動員的個人贊助曝光不再嚴格受限。

國際奧委會的猶豫,其實更大程度上來自日本。

在多次表示東京奧運會將如期進行後,安倍23日終於在國會上首次承認,如果東京奧運會不能“以完整形式實現”,將不得不延期舉行。安倍還表示“不存在取消的選項”,否認了將取消東京奧運會的說法。

日本爲何對奧運會如此執着?

拋開賽事安排、電視轉播等複雜因素,最最重要和直接的原因,還是錢。奧運會(包括冬奧會)是極其燒錢的體育賽事,直接和間接的金錢投入非常大,至少是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元起。

加拿大澳大利亞退出東京奧運會,日本還能堅持嗎

(歷屆奧運會花費,包括夏季和冬季奧運會。)

日本到底爲準備東京奧運會花了多少錢?

去年年末,東京奧組委曾預估,東京奧運會總預算約1.3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72億元)。但據日本一家審計事務所評估,最終實際支出成本可能是預算的兩倍,還不包括酒店擴容等民間隱性支出。

加拿大澳大利亞退出東京奧運會,日本還能堅持嗎

(日本奧運前後基建投資佔GDP比重)

面對巨大的財政壓力,日本原打算通過高額的贊助費和門票收入進行補充——日本本土企業贊助額達到創紀錄的33億美元,預計全部780萬張門票能賣出14億美元。

如果東京奧運會延期,修建的大型體育場館只能暫時空着,新建和擴容的酒店不會有人來住,直接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日元爲計;如果取消東京奧運會,直接和間接損失將超過7萬億日元,日本GDP將出現負增長,也難怪安倍表示“不存在取消的選項”。

高光時刻

作爲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把東京奧運會當做生涯最大政績工程,希望在明年9月任期結束前,在全世界人民的注視下享受最後的榮耀時刻。而如果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安倍還有可能繼續高光一把;但推遲兩年的話,安倍就沒法見證這一奇蹟了。

加拿大澳大利亞退出東京奧運會,日本還能堅持嗎

所以從情感上來說,安倍不願接受東京奧運會延期的結局。

投入鉅額資金舉辦奧運會,其實從來都是一場賭博。有的從此陷入鉅額債務泥潭,比如加拿大蒙特利爾,也有的借奧運強勢崛起,比如漢城奧運會後的韓國。但安倍願意賭一把,賭疲軟的日本經濟就此騰飛。他在2013年成功獲得奧運會主辦權後就曾直言,“我想讓奧運會成爲掃除15年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觸發器。”

安倍的底氣源自半個多世紀前。

1964年,奧運會首次在亞洲城市舉辦。在此之前,日本幾乎傾盡了全國之力,以東京爲中心,開展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模擴大、交通網點增多,與之相關的行業強勁發展,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運輸和通信行業共同形成了1962年到1964年的“奧林匹克景氣”。

加拿大澳大利亞退出東京奧運會,日本還能堅持嗎

也是在那一年的奧運會上,日本代表團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獎牌數僅次於美國和蘇聯。在當時被媒體解讀爲二戰結束後19年,“日本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成功向世界宣告了復興。

毫不誇張地說,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不但幫助日本走出了戰敗的陰影,還從此開啓了日本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在日本歷史上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對安倍來說,成爲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帶領日本經濟實現近30年最好發展後,他需要一個能讓他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走向高光的舞臺。這個舞臺本來是今年的東京奧運會,他希望能像1964年那樣,從精神上和經濟上給日本注入一針強心劑,爲他的超長任期劃上圓滿的句號。

然而他的願望,很可能要落空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