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個月時間當中,全球股市已經遭受了24萬億美元的財富損失,而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也不過只有22萬億美元。在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當中,美國銀行更將當前令人目瞪口呆的鉅變與歷史做了比較——過去一個月左右時間當中,美股崩盤的速度既超過了大蕭條,也超過了黑色星期一。換言之,2020年美股大崩盤之慘烈,現在已經是史上第一。

  在研究報告當中,美銀首席投資官哈內特(Michael Hartnett)舉出了一系列2020年崩盤的令人震驚之處。

  各種響亮呼聲湧現,要求聯儲購買企業債券,要求採取新政式的財政政策,要求籤署新廣場協議來穩定美元,要求關閉股票交易所……

  全球股市從頂部到現在,已經跌掉了24萬億美元財富(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不過22萬億美元)。

  道指週一12.0%的單日跌幅名列歷史第三(1987年10月19日20.5%,1929年10月28日12.9%)。

  黃金和國債等“避風港資產”也慘遭拋售(iShares 20+ Year Treasury Bond ETF這一長期國債代言人油價暴跌以來已經損失了20%);美元匯率史詩般飆升,正反映了美元債務數量驚人,而流動性卻無限趨近於零的現實。

  債市和股市均上演對槓桿的大屠殺;債券收益率上揚+銀行股票下跌=典型通貨緊縮式熊市徵兆。

  野性華爾街總會上演熊市反彈……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今天猛漲了24%。

  股票交易所關閉的事情歷史上只發生過四次,即1914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33年“銀行假期”、1963年肯尼迪遇刺、2001年九一一事件。

  全球人力、商品、服務全部“大禁足”,這可謂是史無前例,但是1930年通過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依然可以勉強拿來做個參照,後者導致美股一個月內跌去了16.5%。

  下面是報告當中的其他一些想法。

  政策恐慌:從2月1日到現在,各國央行已經累計降息42次(雷曼兄弟倒閉後兩個月內不過“只有”36次);平均每次降息幅度70個基點;各大央行都許諾要提供海量流動性支持,沒有上限。

  通過公衆補貼、貸款和收入承諾等形式,全球累計提供財政刺激2.4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2.7%,若美國參議院/財政部的新動議通過,則將增至3.7萬億美元,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2%);收益率曲線控制、全民基本收入、現代貨幣理論、行業干預等等都在加速抬頭……徹底史無前例的刺激加干預,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預期爆炸。

  宏觀經濟:美國銀行的經濟學家和策略師們已經預計全球經濟今年的增長速度將降低到零。

  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是22萬億美元,而其中消費佔大約15萬億美元,這也就意味着,若是收入和支出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下滑20%,就意味着國內生產總值下滑7500億美元,總消費額下滑5000億美元。

  在非常時期,企業面對巨大壓力,不敢隨便漲價也不敢隨便裁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每股盈利會是如何表現可想而知。

  標普500指數當前的2020年每股盈利預期是140美元(同比下滑20%),如果與歷史平均的15左右市盈率相乘,得出的點數大約是2100點;如果與12的“政策失敗”市盈率相乘,得出的是1700點,與17的“一定程度政策成功”市盈率相乘,得出的是2400點。

  市場將會充分考慮到疫情/衰退/違約的全部可能……波動率、國債收益率、信用利差和油價是關鍵。

  總清算:大沖擊、大頂部、以及許多重大的政治和社會變化都在前方……供應本地化,國際關係,新通貨膨脹時代,,利用科技過上沒有人際互動的生活,中東地緣政治趨向不穩定,市盈率、回購、金融工程學的時代結束,積極投資與消極投資對撼的時代歸來。

  第二季度戰略:各種餘震都不難想見,但是總體而言,還是那些具有成長(科技)、品質(同類最佳)和收益率(資產負債表可靠的證據)等特質的股票將更受青睞。

  第二季度戰術:政策制定者贏得“干預VS去槓桿”之戰;小型股票、景氣週期性股票、石油、銀行板塊……熊市反彈將會上演。

  這樣的時代裏,大家自求多福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