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傳承說唱藝術 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小平龍城收徒

39位徒弟站成一排,一同向師父、師孃鞠躬。本報記者寇寧攝

本報7月17日訊(記者 孫軼瓊 實習生 張家祺)“從今天起,爲師要求你們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大愛,臂下有乾坤,爲時代謳歌,爲百姓說唱……”今日,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小平在龍城喜收39名徒弟。作爲侯派相聲藝術的第三代傳人,馬小平此次收徒儀式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衆多侯派相聲的傳承者,大家共同見證,侯派藝術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馬小平,國家一級演員,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自幼愛好曲藝藝術,並且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文先生爲師,是侯派相聲的第三代傳人。此次收徒儀式,馬小平共收了來自廣東、北京、深圳、香港以及新西蘭的徒弟39名。在他看來,曲藝講究“拜師學藝”,而收徒之後,不僅僅要傳承相聲藝術,更重要的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現場,相聲名家侯耀華蒞臨,並且登臺致辭,侯門弟子親臨見證。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魁智等發來賀電,稱這次拜師活動乃曲藝界之盛事。

與其說這是一次拜師,不如說是一次侯派藝術門生的聚會。在拜師儀式上,侯派傳人以及活躍在國內相聲舞臺上的名家大腕們悉數到場,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陳寒柏擔任主持,中鐵文工團團長劉際擔任“引師”、湖南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祕書長奇志擔任“保師”,著名青年相聲演員、陝西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苗阜擔任“代師”,39位徒弟站成一排,秉承中國傳統的拜師禮儀,一同向師父、師孃鞠躬,而在場的諸多曲藝界前輩共同見證這一難忘的時刻。馬小平此次新收的徒弟,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面對着這些曲藝戰線上的“新人”,馬小平頗爲感慨,“人的這一生,就像一趟列車,上上下下會遇到很多人,這都是緣分。作爲侯派相聲的傳人,我希望大家能精誠團結、互幫互愛,把名利看淡,好好做人,共同爲喜愛的中國曲藝努力!”短短几句話,發自肺腑,臺下的見證者們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其實,馬小平選擇今天舉辦收徒儀式,蘊含深意,因爲今天是他的恩師——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文先生誕辰70週年的日子。雖然師父早已仙逝,但他希望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讓自己的徒弟們能記住根、能記住祖師,並且能將侯派相聲發揚光大。

拜師儀式過後,相聲名家侯耀華先生登臺致辭,“1948年7月17日,我弟弟侯耀文出生了,弟弟原本是侯派藝術扛大旗的人,但他11年前倒下了。馬小平能收這麼多徒弟,我特別高興,看着孩子們對曲藝事業的追求,我希望他們能成爲下一代曲藝事業扛大旗的人。在這裏,我就囑咐孩子們一句話,多長本事、少長脾氣!”

○現場

苗阜貫口“教”新人

提起苗阜,總能想到在央視春晚上,他眯着小眼睛叫“嬢嬢”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而作爲7月17日拜師儀式上的“代師”,他一臉嚴肅,把自己多年來在相聲界打拼的經驗,總結成一段貫口,一氣呵成地說給了新人,句句實用、字字扎心。

“既然入了師門,我們就要傳承傳統文化,可是在我看來,文化的傳播只有兩種途徑,一是文字,一是聲音,我們就是代表聲音的傳播者。都說相聲是一門玩鬧的藝術,我覺得不然。”苗阜剛一開口,就說到了很多相聲演員的心裏,可是這才只是開端。他略微停頓後,一氣呵成,“相聲演員通常是一人一臺大戲,更要心思縝密、頭腦靈活、胸藏錦繡、口吐華章。想來今國際國內時事新聞,不敢說全盤掌握,也要熟知八九。我們也要尊重傳統文化,大笑話、小笑話、反正話、俏皮話、打燈謎、猜字義得信手拈來。還要與時俱進,發微博、刷微信、APP、大數據得運用自如。相聲演員更得心正意直,曲藝雖爲小道,其中大有深意,能讓人一笑之後略有所思,方爲曲藝之大道,希望大家能高舉相聲大旗,傳承侯氏藝術,馳騁天下,名揚四海!”

這段發言,看似簡單,卻蘊含了很多大學問,贏得了滿場喝彩,這也是相聲前輩送給新人的第一課。

拜師意味着啥?

相聲藝人拜師的傳統拜師儀式,相聲行話又叫“擺知”。嚴密複雜的拜師儀式是相聲傳承的核心,聯結着全體職業相聲藝人,所以加入某一派別之後,也就意味着“家譜”上有名,江湖上承認。在拜師儀式上,通常都會請同行作爲“引師”“保師”和“代師”,引師就是介紹入師門的人,保師是師徒雙方的保證人,代師是代替師父授業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