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游湖可不是简单的事。俗话说‘车动铃铛响’,只要慈禧太后一动,外至护军内至敬事房的人都得动起来。沿着围墙一带要严加巡逻,闲杂人等不论做什么的,也要离开园墙半里路远,免得往里扔东西,惊了驾。至于敬事房的人就彻夜不得安闲了。

先说寿膳房,要随船供应食物,原来几百人的寿膳房现在要选二十几个人在船上供应菜饭,这就要很费斟酌了。伺候船坞的人也要像后宫一样,收拾得桌椅整洁,一尘不染。这就忙坏了李莲英,他随处察看,凡事必须他点头,才算安排妥当。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挨罚挨打受申斥。李莲英对这些事是丝毫不将就的。

慈禧太后的龙舟外表样式很像普通有篷的大船。中间是一间大的船舱,特别敞亮高大。舱盖是用上好的木料雕成琉璃瓦式,用黄油漆漆成,和真的黄琉璃瓦一样,金碧辉煌。船漂浮在水上,煞是好看。舱的两边有珠贝镶嵌的垂花扇,挂着龙凤呈祥流苏幔帐,用两个金钩高高挂起。舱正中有八字插屏,屏风前是黄色的团龙宝座,宝座前有宝象、炉之类的御前饰品。

用两根抱柱作为船舱的玄关界限,抱柱用朱红油漆漆得锃亮,上面雕刻着金字对联,可惜我不识字,不能把对联记下来。船头立根桅杆,高悬着一条黄龙旗,丝绣的龙鳞,旗在空中飘动,金光闪闪。两条龙须最妙,是两条蓝色金绣丝带,由上飘拂而下,直到船上,直到水里,拖得很远,像条长鱼似地随着船游动。不要忘记中舱,那是在宝座插屏后面悬起幕帐来作为老太后的更衣室。一切设备都按照寝宫里的安排。

陪伴老太后游龙舟的,有一只同样大小的副船,舱顶上也雕刻成琉璃瓦,只是漆成绿色的。舱里当然没有宝座,用围屏式的扇把舱一分为二,围屏前正中有靠椅,是皇后坐的地方,旁设两把靠椅是陪座,东上西下,陪的人那就分等级而坐了。舱顶上也竖一桅杆,稍短,上面挂有彩带子。上半随风飘拂,下半拖入水中。门口的玄关和龙舟一样,只是没有楹联。

要把陪老太后经常游湖的人谈一谈了。先说大公主。她是恭亲王爷的大女儿,比同治皇帝大三岁,是咸丰爷在世时最喜爱的亲侄女,是道光爷的亲孙女儿,真正的金枝玉叶。老太后也特别喜欢她。先封她为固伦公主,这是公主里最高的品级了。她后来为表示谦逊,自请降为荣寿公主。

咸丰爷有位亲姐姐,嫁给了额驸景寿,旗人管驸马叫额驸。咸丰爷的姐姐和额驸结婚后生了个男孩子,正好和恭王爷的大女儿年岁相当,宫廷里皇室家族本来就有指婚的习惯,老太后又爱管闲事,就把荣寿公主指给景寿的儿子为婚。旗人本有这种风俗习惯,姑姑嫁给景寿,娘家侄女又嫁给景寿的儿子,亲上加亲,这叫‘随姑出嫁’。可惜好景不长,景寿的儿子婚后不久就死了,荣寿公主年轻守寡,又无儿无女,老太后于心不忍,她又是宫里长大的,所以时常接到宫里、园中来,免去她个人的孤寂。

大公主高高的个儿,细瘦的身材,从后面看和隆裕皇后像是姐俩,差不多一样高,隆裕显得稍粗一些。她面容并不美,长脸,黄肉皮。可是她稳静、沉默、显得高贵。在游湖时,她经常陪老太后谈话,只有她才配和老太后谈话。别人陪着说话,说什么呀?因为是寡妇,大公主不穿华丽的衣服,一张清水脸儿,更显得端庄。因为她整天板着脸子,一点笑容也不露,谁也不去亲近她。

很多人十分尊敬她,是心里头的尊敬。不光尊敬她是正根正派的金枝玉叶,而是尊敬她的人品正派。例如,她对待李莲英的妹妹李大姑娘,决不给以好的脸色,眼睛看都不看,始终保持着高傲的态度,也不对这位大姑娘说话,有时李大姑娘见面请安,最多用眼瞥一下,算是知道了。就是跟老太后也是有话直说,决没拍拍捧捧,委曲求宠的姿态。

可是越这样太后越喜欢她,几十年恩眷不衰,比对待自己的娘家侄女好得多多了。据老太监说,景寿为人诚朴谨慎,自从同治开蒙起始,就是景寿在弘德殿伺候,直到登基,勤勤恳恳十多年,可以说同治是景寿陪大的。再说恭亲王又是老太后最初执政的有力帮手,从哪方面看,对大公主都应该特殊看待。我今天放肆地往深处说句话,老太后为人,对于恩恩仇仇向来是清楚的,就是对底下人也是这样,如果真心诚意地伺候老太后,就是有点错也不是非罚即打,跟外面传说眉毛一竖就要杀人,决不是一回事。如果那样,她怎么能掌权40多年呢!不说闲话了。

老佛爷另外喜欢的人是四格格,她是庆王的女儿,大排行在四,所以称四格格。也是老太后指的婚,刚结婚就守寡,老太后过意不去,常接到宫中或园子里来住。这是位聪明伶俐的人,嘴甜手巧,能哄老太后喜欢,做事八面玲珑,很会见庙烧香。例如她和大公主是平辈,可她对大公主永远像对长辈似的尊敬,说大公主是她的榜样。越这样老太后越喜欢,夸她知书明礼。几天不见,老太后就想她,常接到宫里或园子里来,也常陪着老太后坐船游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