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8日電(記者章利新)走進浙江省長興縣圖影新村,除了大片連排別墅吸引眼球之外,家家戶戶門口的分類垃圾桶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該村是湖州地區最早推行農村垃圾分類的行政村之一。從2016年開始,當地管理部門按照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兩類,給每家每戶配發分類垃圾桶,並配備專門的運輸車和清運人員,每天兩次上門收垃圾,並現場給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打分建表。

圖影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着分類垃圾桶。該村是湖州地區最早推行農村垃圾分類的行政村之一。新華社記者章利新攝

“過去,村裏垃圾亂扔,污水亂排,環境髒亂差。現在垃圾分類戶戶參與,積分高的村民還可以領取獎品。環保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2013年搬入圖影新村村民陳明方對如今的居住環境相當滿意。

據圖影村村支書季根山介紹,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宣傳和推廣,九成以上的村民學會了垃圾分類,可腐爛垃圾在度假區回收站就處理成了有機肥料,變廢爲寶,大大降低了垃圾處理成本、美化了環境。

“在圖影村之所以能順利推廣垃圾分類,其背後是村民們從40年的發展經驗中嚐到了環保甜頭的切身體會。”季根山說。

圖影村東面緊鄰浩瀚的太湖。圖片由圖影村提供。

圖影村,原本只是浙北地區一個籍籍無名的江南小村,其東面緊鄰浩瀚的太湖;西面、南面、北面環繞秀麗的弁山;內含約5000畝廣闊溼地,形成了“面朝太湖、三面環山、腹擁溼地”的獨特生態環境。

40年前,這一方江南山圖水影“養在深閨人未識”。那時,當地村民靠山喫山,山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石礦和石粉廠;靠水喫水,打漁、種菱也成爲重要謀生手段。如今山上的一個個礦坑、湖邊的一艘艘舊漁船見證了那段歷史。

改革開放初期,粗放的發展模式給太湖流域的這片重要生態涵養區帶來了嚴重破壞。到21世紀初,由於填湖造田、淤泥沉積等,5000畝溼地縮減了7%。再加上工廠企業污水滲漏、農藥化肥濫用、漁業過度捕撈等因素,當地水質一度接近劣Ⅴ類。

“那時,很多小河道都乾涸了,扔滿了垃圾;有水的地方也泛黃發臭。”今年71歲的圖影村村民季土寶說,2007年夏天太湖藍藻暴發,到處都是糨糊狀的藍藻,“整個村子都泡在惡臭當中”。

圖影村西面、南面、北面環繞秀麗的弁山;內含約5000畝廣闊溼地。圖片由圖影村提供。

爲了實現經濟轉型和生態環境保護,長興縣加大了礦山關閉力度,全力推進廢棄礦山治理,關停淘汰了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粗放型企業;開展了針對畜禽污染源、水產養殖污染、碼頭揚塵等系列治理行動。

2010年,長興縣開始籌建圖影生態溼地文化園工程,在完成3000畝國有水面回收的基礎上,加大水生態修復力度,共完成漾蕩清淤面積1935畝,工程總投資1.7億元。2013年,圖影村實行村級河長制管理制度,專管員每天對轄區進行日常巡查。

如今,圖影溼地白鷺翻飛、遊人如織,中心水域已經達到了Ⅱ類水質標準,常見水鳥從58種增加到111種,夜鷺、鱭魚等20多種消失已久的鳥類、魚類再度出現。“沒想到還能重新看見從前的自然美景。”季土寶說。

“水好了,湖美了,青山綠水讓老百姓有了獲得感,讓投資者看到了商機。如今,在這個江南水鄉,生態優勢正不斷地轉化爲產業優勢,變成金山銀山。”季根山說。

過去採礦遺留的廢棄礦坑長期積水形成了一汪汪碧潭,石灰石山壁蒼勁古樸,獨特的地貌再加上太湖和溼地的優勢,圖影村終於在2015年吸引來了總投資達200億元的太湖龍之夢樂園項目。

圖影村昔日礦坑如今變成了豪華酒店的配套美景。新華社記者章利新攝

該項目在保留圖影溼地原生態的基礎上,利用溼地西南角的山坡地和廢棄礦山,規劃了一個集星級酒店羣、太湖古鎮、野生動物世界、快樂農場等於一體的大型旅遊綜合體。昔日礦坑如今變成了豪華酒店的配套美景,青山綠水間矗立的腳手架正勾畫出這個江南水鄉的全新圖景。

據當地政府部門統計,2017年,圖影累計吸引遊客人數約30萬人次,旅遊收入近1000萬元;當地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依託青山綠水發展高端旅遊產業的經濟效益正在顯現、外溢。

“圖影作爲環太湖最後一片處女地,不僅要利用山、湖、島、漾等生態環境的後發優勢,更要保護、改善這裏的生態環境和林地資源。”太湖圖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成仁貴說,“南太湖旅遊開發的目的是要實現湖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