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宝妈很有“办法”,会用钱或者其他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写作业,或者做家务,那么这两种情况有啥区别呢。经常用物质去激励孩子做家务、学习,孩子会形成这样的性格。

文丨木棉妈妈

说到写作业,现在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体验到有多难,听课的日子里,家长既当班主任,又当后勤部长,全力支持孩子的学习人,然而孩子还是不爱学。

有的宝妈很有“办法”,会用钱或者其他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写作业,或者做家务,那么这两种情况有啥区别呢?10年后差距巨大!第一种情况

“快点写吧,写完了妈妈去给你买好吃的!”

每次小侄女写作业,嫂子都会用这一招哄着,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效果的,后来呢,小侄女就会自己点了,你允许给她买的东西她如果不喜欢,她会要求你买她喜欢的东西。

慢慢地嫂子就疲于应付了,写作业、做家务越来越像一场交易,而且小侄女经常会自己谈条件,如果你答应,她就在一边玩儿。当然了,有时候太气人的时候,也会被打一顿。

第二种情况

作业是你自己的,你可以选择现在写,也可以选择不写,但是后果你要自己承担。

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学着做家务了,你自己的房间以后要自己收拾了!

这类妈妈不会用物质去激励孩子学习,因为这类妈妈知道:学习就是孩子的任务,你这次答应一个小汽车,下次就要答应一个小飞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经常用物质去激励孩子做家务、学习,孩子会形成这样的性格。01、功利心太强

当你把所有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情都当做一场交易,都用物质来激励孩子时,那么在孩子眼里,事情就是这样,就是一场交易。

当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功利心比较重,认为什么都可以用钱来衡量。

等孩子长大了很容易变得冷漠自私,把物质和金钱看的太重。

02、永不满足

第一次你答应给孩子一元钱,第二次可能就要给更多了,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自己提要求了。

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满足孩子,也不可能永远用物质来激励孩子,当孩子长大,要更贵重的东西,家长该怎么办呢?

第二种情况更能让孩子理解爱与责任的意义

我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的账单》,小主公是小男孩儿彼得,因为总是帮妈妈在店里干零活,也看到妈妈给客人开的账单, 于是小男孩儿学着开账单,妈妈看到之后,什么话都没说,把应付的钱准备好,然后又写了一份账单,写了从小到大对小彼得照顾,但是账单金额是零。

小彼得看到之后才明白妈妈的无私付出,悄悄把钱放了回去。

在一个家庭里,爱与责任是最重要的,钱是次要的,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懂得爱与责任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用金钱来满足孩子。

一分钟认识我:木棉妈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育儿经验、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棉妈会继续努力输出更好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