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中以生物產業孵化基地(簡稱“中以基地”)啓動儀式暨首批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

據介紹,中以基地作爲兩國新一輪戰略合作框架下的核心運營載體之一,重點圍繞生物產業發展與合作, 參照以色列的創新模式,在體制與機制上進行不斷摸索與創新,目前已有首批孵化項目入駐。

而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廣州-以色列企業媒體對話會上,以色列媒體訪問團和企業代表盛讚了廣州之行的所見所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侯翔宇、申卉

通訊員/穗外宣

創新:由“後扶持”轉向“先扶持”

啓動儀式上,首批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新藥和兒童多動症篩查與診斷醫療器械這兩個孵化項目入駐基地。這樣的中以合作孵化基地,開創了同時具備本地優勢和全球視野與網絡的新的產業生態模式,爲進一步推進中以兩國生物科技合作起到很好的創新試點作用。

“我們將參照以色列模式,尋求體制和管理模式上的創新。”中以基金董事長耿建躍說道。據瞭解,廣州中以生物產業投資基金由市政府主導,帶動一批本地生物產業的龍頭上市企業共同出資設立,並委託由蘇格博士爲首的以色列團隊領銜的廣州以琳生物產業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相比常規科技資金的“後扶持”,中以專項資金是在創業者起步初期最需要錢的時候給予“先扶持”。根據《廣州開發區中以生物產業孵化基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通過併入駐的項目可以獲得人民幣200萬元(醫療器械)或300萬元(醫藥)扶持,併入駐中以基地享受國際化的“一站式”孵化服務。除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基地爲項目“找人才、建網絡、融資金、助推廣”全方位的幫助項目成長。

目標:以廣州需求爲導向

目前,國內啓動的孵化器雖然遍地開花,但不少存在着運營模式盲目、招商難和濫招商的問題。耿建躍直言,他們建立中以基地,並非簡單地引入以色列企業到廣州,而是要讓這些以色列技術在廣州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所以我們要建立生態系統,這樣才能對廣州經濟做出貢獻,對建設創新體系起到提示作用。”

爲了實現這樣的目標,耿建躍認爲首先要提高審覈門檻。“前期我們有專業團隊,針對性地請以色列和中國的在相關領域的專家做一次篩選,還會聘請法律人士,鑑定知識產權上是否有先例。”同時還會詢問本地醫生對於這項技術的看法。如果大多數醫生不感興趣,項目同樣可能擱淺。

被譽爲以色列“孵化器之父”的以色列前首席科學家、貿工部次長蘇格·基萊特曼博士回憶了他與廣州攜手的過程。“我們的合作選擇在廣州,因爲這裏有非常適合創新創業的土壤。”蘇格·基萊特曼博士說,這裏不僅將成爲國內企業、機構和政府尋求合作的聯絡點,也可以形成可持續的國際創新企業資源引入渠道。他指出,廣州的市場前景廣闊,高校資源科研力量雄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