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消息,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熊貓互娛的運營主體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新增終本案件1項,終本日期爲2020年3月19日,立案日期爲2020年1月2日,執行標的爲110509889,執行法院爲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據人民網報道,所謂終結本次執行程序,主要是指對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法院將暫時終結執行程序並做結案處理,待發現財產後繼續恢復執行的一項制度。

資料顯示,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7月,註冊資本約爲1.6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爲龍飛。天眼查股東信息顯示,王思聰爲該公司的最終受益人和疑似實際控制人,通過珺娛(湖州)文化發展中心持股40.07%。

另據天眼查數據顯示,1月2日,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新增一條限制高消費令,將公司及法定代表人龍飛列爲限制高消費人員。

目前,熊貓直播共有限制消費令11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8條;該公司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信息共9條;終本案件信息共2條。

作爲王思聰創業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熊貓互娛也有過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2015年7月23日,熊貓 TV 母公司“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0月,王思聰攜2000萬註冊資金以及電競資源,以董事長的身份高調殺入直播行業。

作爲王思聰打造的泛娛樂帝國的重要一步,熊貓直播除了遊戲還曾推出多款自制節目。此外,該臺在花椒、鬥魚、虎牙等多家直播平臺以及快手、抖音等一衆短視頻平臺的夾擊中,一度進入了平臺的第一陣營當中,融資一度超過50億元。

不過,隨着行業的進一步整合,競爭環境開始變得更爲激烈,直播行業開始出現“僧多粥少”的資金局面,加之市場環境的改變,熊貓互娛並沒有成爲直播平臺中的倖存者。

業界有分析認爲,明星主播的鉅額簽約費給熊貓直播帶來了居高不下的成本,而不好的營收狀況以及未能獲得持續融資是導致熊貓直播難以爲繼的原因。

熊貓直播創始團隊成員兼首席運營官 COO張菊元曾在內部信中表示,“從 2017 年 5 月融資後,在長達 22 個月的時間內,熊貓直播沒有任何外部的資金注入,管理層尋找了至少 5 個潛在的投資方和多種方案,遺憾的是最終沒有解決掉資金的缺口。”

2019年3月,熊貓直播由於融資不利且無人接手,選擇了關閉服務器。張菊元表示,“選擇結束並不是對員工與團隊的否定,而是大勢之下一個無奈卻最理智的選擇”。

倒閉之後,平臺的債務糾紛也開始顯現。2019年,由王思聰任董事長的普思資本發佈公告稱,普思投資與數十位投資人全部達成協議,所有投資人都得到了賠償,熊貓互娛近20億元鉅額投資損失全部由普思投資及實控人自己承擔。

不過,公開資料顯示,受熊貓互娛牽連,王思聰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被下達限制消費令,被限制高消費,名下房產、汽車、存款被查封,且名下多家公司股權被凍結。

2019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佈消息,王思聰仲裁糾紛一案已在北京二中院和解解決,該院將對該案作結案處理。同期,據澎湃新聞報道,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對王思聰發佈的三條限制消費令也已撤銷。

由於熊貓互娛的投資失利,王思聰的投資能力也曾一度受到質疑。不過,普思資本公告稱,幾年來,普思投資了幾十個項目,大部分項目是成功的,不能因爲熊貓互娛單個項目的創業失敗就說成是普思投資及實控人整個創業的失敗。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普思投資的8個投資事件不再一味是泛娛樂,而是涉及了高科技、餐飲、新消費等項目,投資領域顯得更加多元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