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宋年間的著名文人李昭遘,李杲卿,李士廉,是祖孫三代探花。下面筆者就和大家簡單談談這三位祖孫探花的家族淵源。我們先從李昭遘(對應李尋歡的爺爺)說起,李昭遘,字逢吉,是深州饒陽(今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人士,出身書香世家,名門望族。說起李昭遘,就不能不提李昭遘的爺爺李昉,李昉可是一個大人物,他才高八斗,也是名門出身,李昉的父親名叫李超,在後晉擔任工部侍郎和學士,李昉的伯父李沼則是右資善大夫,李昉的族叔叫李崧,官居侍中,都是進士出身的官員。

在這種書香墨韻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李昉,有着先天的優勢,而且他讀書也非常勤奮,早在五代後漢時期就考中進士,在後周時期做了學士,周世宗柴榮非常器重李昉。後來宋朝建立,李昉在宋太宗年間做了宰相,爲人寬厚仁慈,謹慎勤懇,由於他學富五車,德高望重,宋太宗請李昉主持編纂大型類書《太平廣記》、《太平預覽》、《文苑英華》,李昉不僅是名相,還是一代文學宗師。

李昉有四個兒子,最出名的兒子叫做李宗諤,李宗諤長大的時候,他父親李昉已經是宰相了,當時官員的兒子可以依靠父親的“廕庇”來做官,不用經過考試。但是李宗諤認爲這種方式很可恥,他主動要求參加科舉,高中進士,後來在宋真宗年間,做到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由於他熟悉典章制度,經常爲朝廷制定禮儀,很有名氣,真乃虎父無犬子。

好了接下來開始進入正題,李宗諤的兒子就是李昭遘,史料記載,李昭遘其實是李宗諤的侄子,但是後來過繼給李宗諤,所以算是李宗諤的兒子。李昭遘的才華比父親李宗諤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昭遘小時候,一個叫楊大年的學士去他家做客,李昭遘當着楊大年的面做了一篇賦,楊大年讚歎說:“真是神童,你們李家的孩子果然不凡!”楊大年說的沒錯,李昭遘後來參加科舉,高中探花郎,而且考中探花那一年才十八歲(虛歲),李昭遘後來官居直龍圖閣學士,陝州知州。

從李昭遘開始,李家的後代正式開啓開掛的人生,李昭遘的兒子叫做李杲卿(對應李尋歡的父親),李杲卿也是探花及第,而且考中探花的時候也沒有超過十八歲,李杲卿後來官居都官郎中。李杲卿的兒子名叫李士廉,李士廉和爺爺和父親也一樣,也是在十八歲的時候考中了探花,後來也做了翰林學士。

至此,李家祖孫三代都高中探花,如果算上李昭遘的爺爺李昉,和李昉的父親李超,伯父李沼,李昉的叔叔李崧,加在一起正好就是“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這在我國的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盛況。(李昌武宗諤之子昭遘,十八歲鎖廳及第。昭遘子杲卿,杲卿子士廉,皆不逾是歲登甲科。凡三世俱曾爲探花郎,亦衣冠之盛事也。)

參考資料:《太府少卿福建運判直寶謨閣李公墓誌銘》《宋史》《揮麈前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