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道:“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爲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大仙道:你那裏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爲故人也。”

鎮元大仙與唐僧前世金蟬子是故人,這纔給他兩個人蔘果權表敬意。

一次謀面,一次親手傳茶,便值兩個人蔘果,還成了故人。

這樣不像是男人之間的友誼,即便如此迅速的成爲好友,那也要是喝頓大酒啊。

怎麼看,都像是男子與女子之間的一見鍾情。

這個是不可能了,鎮元大仙與唐僧也不是男男的那種怪關係。

所以說,鎮元大仙此話還是要打上個問號的。

故人,這是關鍵。

何爲故人呢?有多種解釋,可以使舊交老友、可以是古人、可以是死者、可以使對門生故吏的自稱、可以使對前妻或者前夫亦或是舊日情人的稱呼,可就是沒有對一次謀面那種迅速的友誼的解釋。

所以,“故人”一詞道出了鎮元大仙與金蟬子的關係非同尋常,對唐僧很重視,給他兩個人蔘果。

鎮元大仙連王母娘娘的壽宴都不拿人蔘果去送,別說送給一個只謀過一次面,受過一次茶的唐僧兩個了。

有吳承恩那一章回的標題“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蔘”,這標題明顯是在強調“故友”。

故友和故人雖然有些差別,但主要意思還是一樣的。

唐僧獻一次茶,不可能與鎮元大仙成爲故人或故友。

一切的一切,都說明地仙之祖鎮元子與唐僧前世金蟬子的關係非同尋常,似乎已經到了莫逆之交的地步。

後來,鎮元大仙抓住唐僧師徒,也沒有對唐僧懲罰,孫悟空自己要替師父受懲罰,大仙也同意了。

這,也算是一種保護了。

那麼,唐僧與鎮元大仙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

鎮元大仙每次參加佛教盛會,都由金蟬子接待,並且二人經常一起研談儒釋道。

鎮元大仙,雖然是道家玄門,但卻一直在西牛賀洲。

大仙跟清風明月說“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佛教已經存在幾千上億年了,蘭盆會不止一個了,鎮元大仙這位與天庭關係並不密切的地仙之祖經常會成爲佛教的座上賓。

請鎮元大仙,佛教的目的很簡單,能從他的弟子中挖幾個人纔是幾個,即便一個也挖不到,只要跟鎮元大仙搞好關係,大仙便不會在西牛賀洲擺道家的譜,不會爲難佛教,並且人蔘果還能看在面子上給佛教幾個,讓他們的弟子延壽。

鎮元大仙雖然與世無爭,淡泊名利,但最起碼的人情世故他還是要照顧到的,畢竟自己在西牛賀洲,即便佛教不能把他怎麼樣,他也要顧及一下面子。

所以,佛教盛會只要邀請,他都會去。

接待他的佛教弟子,自然是金蟬子。

假如以前不是金蟬子接待,突然換成了金蟬子,也不可能成爲故人。

況且,佛教也不會以前不獻茶,突然五百年前開始獻茶。

不是勢力不勢力的問題,是鎮元大仙地位的問題,他給佛教臉,佛教不能不要臉,不能在盛會上冷了鎮元大仙。

更不可能鎮元大仙五百年前首次參加盛會,500年後唐僧取經,500年前讓鎮元大仙去,那是真勢力了,佛祖不會那麼傻。

這麼大一個仙人,佛、菩薩去作陪,顯得佛教低矮了,讓自己的弟子去接待,既體現了佛祖對鎮元大仙的重視,也不失佛祖的尊位。

就這樣,只要鎮元大仙參加佛教盛會,金蟬子都會接待,繼而二人成爲好朋友。

我們看到了,鎮元大仙與孫悟空結拜,說明他沒架子,與金蟬子成爲好朋友也符合常理。

“故人”或者“故友”,都說明鎮元大仙與唐僧前世金蟬子之間是好朋友,不止是一面之緣的情誼,也不止是一次傳茶的敬意而產生的情誼。

本文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正說歷史與文化、笑嘆三國與紅樓、探祕西遊與水滸、細品神仙與志怪,微信公衆號:萌書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