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平板電腦開機能用多久,電動汽車能跑多遠,都與電池有關。而電池性能如何、成本高低、品質是否穩定,其中的正極材料最爲關鍵。作爲深耕新能源領域的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杉杉能源”),從2014年起便持續保持鋰電正極材料行業全球第一的位置。其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桂衛華團隊聯合成立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歷時兩年多研發出“萬噸高能量密度鋰電正極材料數字化車間新模式應用項目”,更是極大地提升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品綜合性能,讓電池變得更耐用更安全。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該項目並採訪了相關負責人。

在杉杉能源電池技術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觀察電池性能檢測情況。 轉型:告別“豬鼻子”,產品性能提升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屬於粉體行業,傳統的生產車間曾跟麪粉廠、水泥廠一樣,粉塵滿天。“工人們戴着防毒面具上班,我們內部叫‘豬鼻子’,工人下班後脫下面具,除了眼睛、鼻子、嘴巴,其他地方都是黑的。”杉杉能源副總經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旭博士告訴記者,電池有四大主材,分別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及電解液,正極材料直接關係到電池產品的性能和品質。

傳統車間粉塵多,異物管控很難到位,一旦正極材料中異物(磁性物質和金屬顆粒)含量超標,電池就會出現短路發熱,到達臨界點還會爆炸。而正極材料多用在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等3C數碼產品上,近幾年開始大量用於電動汽車,與普通民衆密切相關。

李旭介紹,杉杉能源從2014年起開始嘗試對車間進行智能化改造,2015年聯合桂衛華院士團隊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歷時兩年多研發的“萬噸高能量密度鋰電正極材料數字化車間新模式應用項目”,實現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生產環境變好,產品品質和穩定性、生產效率也得到明顯提升。 探訪:機進人退,生產流程實現自動化

記者在位於寧鄉高新區的杉杉能源國內首家鋰電池正極材料智能製造數字化車間看到,從配料、混料、裝鉢、燒結、粉碎到除磁包裝,各個環節都由機器自動完成;少量的工人從事巡檢、監測和維護工作。其中一個6層高的機械裝置格外引人關注,每一層對應一道自動工序。

“這是配混設備平臺,車間工藝流程的第一道程序,以後將是我們的標配。”李旭介紹,從異物不可控,到現在正極材料磁性物質的控制要求在25PPB級(PPB是含量單位,十億分之一),即100噸產品,雜質含量不大於2.5克。產品性能的提高,贏得了海內外優質客戶的認可,其中包括蘋果、三星、比亞迪、華爲、小米等知名企業。 目標:趕超日韓,建智能化超級工廠

“無論是手機電池還是汽車動力電池,能開機多久,能跑多遠,關鍵的影響因素還是正極材料。正極材料做得好,能量密度高,電池的續航能力就高。”李旭強調。他介紹,這一行業主要是中日韓三國在做,杉杉能源是後來者居上,在3C小電池方面,以杉杉能源爲代表的企業早已趕超了日韓。“在動力大電池方面,國家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幾年後肯定會趕上。”

杉杉能源未來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瞄準動力電池大市場,建設更高端的智能化超級工廠。而長沙成爲全國規模最大的電池材料生產聚集區,杉杉能源功不可沒。

來源:長沙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