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诗经》中将车前草称为“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描写了当时人们采集此草食用或者治病的场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学家、医药学家陶弘景说,车前子性冷利,仙经亦服饵之,云令人身轻,能跳越岸谷,不老长生也。

诗经·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是《诗经》中将车前草称为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描写了当时人们采集此草食用或者治病的场景。

无论你行走在山野、阡陌还是河畔,都可以看到一种生命力旺盛、叶子呈椭圆形、数条穗状花茎如同鼠尾的植物,它就是车前草。

远古时期人们就有食用车前草的记载。

《神仙服食经》云“车前一名地衣,雷之精也,服之形化,八月采之。”

苏颂说,蜀中一带多在园圃里种植,采其嫩苗当菜吃。

《救荒本草》中说“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种车前剪苗食法,则昔人常以为蔬矣。今野人犹采食之”。

这种原来叫芣苢的野菜凭借其特殊的功效,在某次战役中拯救了无数征战的战士,并被重新命名,从此以其独特的药效而名扬四海。

相传汉代名将马武,一次带领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人, 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时值六月,酷热无雨。由于缺食少水,将士和战马饥渴交加,开始出子胀痛和尿血。

随军郎中诊断此症为“尿血症”,但是由于没有清热利水的草药,故束手无策。马武与将士们焦急万分。

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偶然发现有三匹尿血的马竟不治而愈,感到很奇怪,便细心观察马的活动,发现附近地面上一牛耳形的野菜被马吃光。

张勇心想,大概是马吃这种草治好了病吧。

为证实这种草的效果,他了数株煎水,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小便也正常了,于是报告马武

马武大喜问“此草生何处? ”

张勇用手指说“就在大车前面。”

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

当即命令全军煎服此草,果然治愈了尿血

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自古以来车前草特别是它的种子车前子,就是医家十分推崇的利水良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车前子长期服用能轻身、延缓衰老。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学家、医药学家陶弘景说车前子性冷利,仙经亦服饵之,云令人身轻,能跳越岸谷,不老长生也。

唐代诗人张籍患了眼病,他的友人韦处厚特地从三千余里之外给他寄来当地中午采集的车前子。张籍用药后病情大有起色,便作诗致谢。

他在题为韦开州寄车前子》的诗中写道

开州午日车前子,

作药人皆道有神。

惭情使君怜病眼,

三千余里寄闲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个病案欧阳修曾经患了急性腹泻,很多郎中都束手无策。其夫人便到集市上购买了一剂药,回来给欧阳修服用,病很快便治愈了。

欧阳修叩问医家这是一剂什么药,医家告知是车前子味为并告诉欧阳修“此药利水道不动气。水道利则清分,而谷藏自止矣

资料记载,车前草叶子的特殊排列,曾给建筑学家以启示。它的子是按螺旋状排列的,叶片之间的夹角都是137度30分,排列整齐,结构合理。

所有的叶子都能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

建筑设计师们根据车前草的自然结构仿照设计、建造或按螺旋状排列的楼房,这样所有的房间一年四季都会有阳光照射。

参考书目:百位本草的前世与今生.山东科技出版社,2018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