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瑞,1896年出生於廣西北流市清灣鎮侯山村,1918年,進入雲南講武堂韶州分校炮科學習,畢業後在桂軍中任連長、營長、團長。1926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旅長、師長、副軍長。在北伐戰爭中,李明瑞率部轉戰湘、鄂、贛、皖、蘇等省,參加賀勝橋、箬溪、德安、王家鋪、龍潭等戰役戰鬥,屢建戰功,被譽爲北伐“虎將”。

蔣桂戰爭爆發,由於李明瑞對李宗仁不滿,臨陣倒戈,導致桂系潰敗,李宗仁隻身逃往香港。李明瑞旅改爲陸軍第十五師,李明瑞任師長率部回到廣西,與廣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一起主政廣西。同年10月,李明瑞與俞作柏舉旗反蔣,後因部下叛變失敗。反蔣失敗後,李明瑞受中國共產黨影響,毅然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

1929年12月與翌年2月,李明瑞與鄧小平、張雲逸、俞作豫等領導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左右江蘇區,任紅七軍和紅八軍總指揮。1930年11月,紅七軍和紅八軍一部在河池整編決定北上。李明瑞、張雲逸率領主力從河池出發,轉戰千里,於1931年春到達湘贛革命根據地。

1931年4月,李明瑞任河西總指揮部總指揮,統一指揮在贛江以西的紅七軍、紅二十軍和獨立一師。有力配合中央紅軍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1931年5月,李明瑞任紅七軍軍長。7月,率部東渡贛江,歷經大小戰鬥百餘次,在江西于都橋頭圩與中央紅軍主力會師,受到中央紅軍總政委毛澤東和總司令朱德的接見和嘉獎。在參加第三次反“圍剿”戰鬥中,李明瑞率領紅七軍配合友軍東進全殲黃陂守敵毛炳文師兩個團。9月,紅七軍全殲韓德勤五十二師。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紅七軍編入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

1931年10月,李明瑞在“肅反”( 由於受“左”傾教條主義影響,當時革命根據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肅反”擴大化)中被錯殺於江西省于都縣,時年35歲。1945年,黨中央作出了《紅軍第七軍歷史的決定》,爲李明瑞恢復了名譽,並正式追認他爲革命烈士。他的軍服、指揮刀、墨硯等遺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1984年12月1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在南寧建成了有李明瑞、韋拔羣塑像的紀念碑和陳列館。

李明瑞的夫人是羅昭儀,是在家鄉受父母之命的結髮夫妻,婚後生育了一女一男兩個孩子,女兒是李秉元,兒子是李培元。1928年李明瑞把妻兒安排到上海生活,直到他犧牲,家人都不知道情況。在上海生活一段時間,夫人又帶着子女回廣西。

1949年12月廣西解放,經黨中央同意給李明瑞家屬於以革命烈屬待遇。文革期間,李明瑞妻子女兒又飽受打擊,那時已經七十歲高齡的羅昭儀曾服毒自殺,經洗腸搶救才未致死。李培元全家被遣散回鄉勞動改造,李秉元也被審查批鬥了三四年。文革之後,李明瑞又恢復名譽,烈士遺屬又過上好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