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弑母案,近日嫌疑人吴谢宇终于落网。

众人议论纷纷,源于几个标签“北大”、“学霸”、“弑母”、“完美”。从小学习自觉,乖巧听话,特别孝顺母亲,人缘好,情商高,体育棒。吴谢宇是个天才,没有缺点,完美。

可是,就是普罗大众都认为很优秀的孩子,却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他的高智商让他的犯罪都如此的有条不紊,冷血绝情。

弑母后,吴谢宇用塑料薄膜将母亲的尸体裹了十多层,每一层中间放着活性炭吸味道,然后密封好整个房间。

而这些工具都是他在之前就已经慢慢筹备起来的,可谓步步为营。

“完美”很可怕,那是人性最深的压抑!——吴谢宇弑母案反思

由这个案子折射出的问题,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完美真的好吗?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道“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

没有缺点的人是不真实的,根本不存在。

所以在他完美的表象下,压抑着他长期被束缚的欲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自我、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止;“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本我”是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性欲等。本我与生俱来,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自我和超我都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具有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特点。本我遵循“享乐原则”。人在婴幼儿期即是本我比较发达的时期。

自我指个人的有意识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遵循显示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它有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三个作用。

从这里可以看出,吴谢宇拥有非常强大的“超我“。从小学习自觉,听话懂事,彬彬有礼,这些表现非常符合”超我“的完美原则。

可是,哪个孩子不爱玩?哪个孩子不调皮?

在弗洛伊德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所以,当吴谢宇的父亲在他16岁那年去世后,他的心理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长期压抑的本我在超我禁制消除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

最明显的是他选择的恋人是一名性工作者,或许对于长期受到压抑的他来说,这是他真正需要的。因为他的母亲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后,非常严格要求自己,连穿着打扮都坚持严谨朴素,从来不穿裙子。所以,对于吴谢宇来说,在俄狄浦斯期靠向母亲这个过程可能并不顺利,因而造成了后来越来越压抑的本我。

“完美”很可怕,那是人性最深的压抑!——吴谢宇弑母案反思

而压抑的这些冲动并不会消失,它只是进入了潜意识,总有一天,它会觉醒。因为力比多就是性欲和攻击力,而人类的动力就是力比多。

只要这个人还活着,他的力比多就一定会爆发。因为俄狄浦斯期过度的不顺畅,他没办法正确表达性欲,就将攻击力表达了出来,而表达的对象就是他幼年没有靠到的母亲。也因为长期“完美”标签的压抑,他的攻击力一旦爆发,就是毁天灭地。那是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力量。

悲剧已经发生,我们无论如何分析都改变不了结果,但是我们可以从事件中反思,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培养孩子呢?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你生命的附属品。控制型家长常常会如此行事 “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都不用你操心”,“这次你考不好就不要想得到XX”。

吴谢宇母亲应该是控制欲比较强。他的乖巧懂事听话,都是被控制下的结果。哪个孩子不爱玩?不过是被压抑了而已。吴母的控制欲还体现在吴谢宇上了大学后每天还要给他打电话,询问吃饭,学习情况。龙应台曾在《目送》中提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的不放手会让孩子逐渐叛逆到逃离,而最严重的逃离就是死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吴谢宇父亲去世后,母亲单位要给他们捐款,吴母非常高风亮节地拒绝了。吴谢宇学校要给他们家捐款,吴谢宇也依样画葫芦地拒绝了。可是从后面他杀死母亲后,骗取亲戚们140多万的钱财来看,他对金钱很渴望。这也是他本我的压抑,明明想要的欲望,被母亲的超我所限制。

家长也要和孩子进行有质量的沟通。吴母是一名令人尊敬的教师,严于律己,从成为教师开始,从着装到言行都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因此,她可能都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并不像她那样。而看似经常交流的母子,却只是停留在吃饭、睡觉等日常问题,却从未对孩子成长以来的心理有关注,否则她不会不知道儿子其实很看重名利。

家长同样要关注每个阶段孩子心理的成长。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明确告诉了我们一个人一生大致的发展轨迹。吴谢宇在经历第六个阶段:爱VS孤僻和疏离。显然,他这个阶段的成长是有问题的。

“完美”很可怕,那是人性最深的压抑!——吴谢宇弑母案反思

性教育刻不容缓。我们的社会对于青春期性教育一直采取暧昧不明的态度,结果酿成了很多悲剧。

因为家长们的讳莫如深,让孩子不敢问,内心却充满了好奇,越是神秘越是容易让人想一探究竟。于是,孩子们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了解一知半解的讯息,危害自己,影响了社会。

假如家长和学校能够坦坦荡荡地向学生解释清楚各种性知识,孩子们不再觉得这是神秘的,不需要像探险一样刺激,如同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的常识,谁还会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地研究呢?

健康的孩子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健康远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完美”很可怕,那是人性最深的压抑!——吴谢宇弑母案反思

作者简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