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最近的京東,可以說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先是來了波高層震盪,基層離職的內部結構大調整,後有“劉強東明大案”的女主跳出來對劉強東提起民事訴訟,再一次把劉強東跟他的京東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雖然劇情反轉再反轉,但真相往往殘酷,更殘酷的是我們往往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麼。

在這種形勢下,網上各種言論都指向讓劉強東卸任CEO,學會賦權,把大權下放,進而拯救京東。

而劉強東曾說過:

如果有一天京東失敗了,不是市場的原因,不是京東對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資人的原因,一定是我們的團隊出了問題。而在團隊這100%的責任中,一定有99%是我造成的。

如今看來,這段話似乎成了無數“倒東派”的聖經。

只不過,今天的京東要面臨的問題,還真的非得要劉強東自己出手治理纔行。

那麼,京東現在到底需要解決哪些棘手問題?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首先,是高層出走,讓劉強東找不到目前比自己更合適的京東代言人,以及未來的接班人。

跟馬雲的十八羅漢相比,京東一直以來都是劉強東一個人的京東。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跟阿里從內部挖掘培養人才不同,京東內部中高層派系林立,基本分爲海歸、本土成長和大企業空降三類。

比如前段時間連續出走的3個CXO,就屬於“大企業空降派”,

有意思的是,儘管內部派系紛爭多,但京東的掌控權,始終握在劉強東自己的手裏。

這也讓京東在這次的架構調整、高層肅清中,能夠做到“多、快、好、省”。

其次,劉強東過度輕敵捅出來的簍子,還得劉強東自己去補。

京東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新的增長點,現有的成績也在穩步下滑。

不止營收增速不升反降,去年,京東已經在多個數據層面被“闖入者”拼多多超越。

這裏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在拼多多開始崛起那會,劉強東在一個會議上說過,拼多多不過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零售的核心依然是供應鏈和物流。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你拼多多算什麼?夠資格當我京東的對手嗎?

結果劉強東沒想到的是,拼多多背靠消費潛力巨大的三四線市場,硬是把規模給做了起來,到了2018年初,大夢初醒的京東才匆忙上線京東拼購,但爲時已晚。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再來,劉強東崩塌的人設,還需要慢慢補回來。

京東集團的商譽已經和劉強東本人的形象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這次女方重新發起訴訟,結果雖然還沒公佈,但對於身處風暴中心的劉強東和京東來說,弊大於利。

這也充分說明了一件事,企業家當“網紅”,是真的很難。

好處在於,企業家能自帶流量,無論是員工還是消費者,都能更容易接受企業和它的產品。

壞處在於,一旦出現負面情況,企業家的所作所爲都會被無限放大,首當其衝的一定是企業本身。

未來幾年,如何恢復、維護劉強東和京東的形象,提升公衆好感,也許是京東內部最棘手的問題。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那麼,在解決了這些棘手問題之後,京東該如何“再創”京東呢?或許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出發。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首先,挑選合適的接班人,絕對是京東目前最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

跟京東高度綁定在一起的劉強東,需要考慮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該如何把企業繼續傳承下去。

在這一點上,劉強東或許可以向馬雲取取經。

我們都知道,馬雲從去年9月開始就退居二線,但阿里這艘航母的運行依然是有條不紊,靠的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馬雲10年前就給出答案,那就是合夥人機制。

合夥人機制,能夠解決規模公司的創新力問題、領導人傳承問題、未來擔當力問題和文化傳承問題。

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

所以你會看到,爲了培養阿里的接班人,馬雲13年就交出了CEO的位置,這也是阿里巴巴培養接班人的開始。

而這個機制第一個培養出來的接班人,就是現任CEO的張勇。

只不過,京東有誰能接手劉強東的班子,還是個未知數。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其次,京東錯過了太多機會,眼下能抓住的機會,就是產業互聯網。

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To C業務發展的天花板正在到來的今天,To B的產業互聯網正在把人和電腦的連接,過渡爲:

人、設備、軟件、工廠以及各類生產要素的連接。

也讓企業從原先的,模糊性滿足用戶需求,過渡到精準滿足用戶需求。

所以,你會看到,京東在今年對組織架構的動刀頗多,其中有一項就是:以客戶爲中心劃分前、中、後臺。

所謂前後中,主要根據距離用戶的遠近來區分。

前臺部門主要圍繞C端和B端客戶,建立靈活、創新和快速響應的機制。

中臺部門則負責沉澱、迭代和組件化輸出服務於前端不同場景的通用能力,不斷適配前臺。

後臺部門主要將爲整個商城提供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化支持。

其中,前臺業務離消費者更近,更能深刻洞察市場冷暖和客戶訴求。

以全方位提升客戶價值爲己任,構建“以信賴爲基礎,客戶爲中心的價值創造”的經營理念。

要知道,組織架構關係企業的血肉經脈,任何一次調整都影響機體元氣。

而京東此番“傷筋動骨”,爲的是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快速擁抱新趨勢。

劉強東案劇情反轉再反轉,到底是誰抓住了京東的“命根”?

我們今天講京東,不單是講京東該如何重造京東。

而是要從京東的這次事件裏,由大見小,由小見大地去看待一個企業在面臨危機時,應該如何處理,如何在危機發生前解決危機,如何善後等等。

我相信京東未來不會只是劉強東一個人的京東,但我更相信,痛定思痛的劉強東,能把京東帶出眼前的困境,再創一個京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