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前为什么要先筛一下?说到筛酒,恐怕《水浒传》出现次数最多了,一部书中出现“筛酒”的地方不下百八十次(未作考证),那为什么要筛一下呢,难道酒里面有沙子不成?这就要从古代的酿酒技术说起了。
看到“筛酒”第一眼,就会想到过滤,没错,确实是过滤,但并不是说酒里面有沙子,而是有一些酿酒时留下的杂质。
我们现在喝的酒,澄澈透明,这是拜蒸馏技术所赐,在元朝之前,没有蒸馏技术,喝的酒当然就没这么澄澈了,而且酒是粮食酿造的,比如唐朝的酒,多为米酒,酿造好之后,难免会有米糟等物质残留,喝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口感,就需要用有网眼的筛子来过滤。
白居易诗《问刘十九》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里的绿蚁其实就是浮在酒上面的米糟,看起来像蚂蚁浮在上面一样,所以就有绿蚁、青蚁之类的比喻。
顺带一提,筛酒后通常要温酒,特别在冬天喝凉酒伤胃,《红楼梦》中宝玉醉酒绛芸轩,就嚷嚷着要喝凉酒,多亏宝钗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劝他,才没有任性。
所以白居易喝酒,为什么要和“红泥小火炉”一起出现呢,不只是为了烤火取暖,这个炉子就是用来温酒的。
杜甫《登高》也有“潦倒新停浊酒杯”之语,到宋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有“浊酒一杯家万里”,南宋陆游《游山西村》也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之语。
可见,古代人喝酒,大多数是浊酒,也不是没有清酒,像李白这样的土豪就能喝清酒——《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白居易不在乎清酒浊酒,只要是酒就行——《黑潭龙》“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清酒与浊酒的地位确实不一样,在酿造过程中,清酒就会用某种我不知道的方式,对酒渣进行过滤,所以清酒没有渣子,而浊酒大多是坊间自制的米酒,品质是就比清酒低劣一些,像杜甫这种穷到要死的人,和《水浒传》中的农民,往往就只能喝浊酒了。
虽然看起来清酒的酿造过程和工艺更复杂,但清酒的出现并不比浊酒晚,至少在《周礼》中就有关于清酒的记载:
所谓事酒,是指有事而喝的酒,比如婚丧嫁娶什么的;昔酒就是没有特别的事喝的酒,比如饭前喝二两这种;第三种就是清酒,在最初的时候,清酒是一种祭祀的酒,你想想,祭祀不是祭天地,就是祭先祖,那规格能不高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