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淺談:《魔戒》三部曲,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中的經典?

先從劇本說起:魔戒同名小說(或指環王)

托爾金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他的確是個英國人。 法國小說家是不會謳歌封建制度的,德國小說家是不會寫架空故事的。身爲英國人的托爾金,在一個虛構的Middle Earth,各種演繹了西歐封建制的種種秩序和美德。 作爲君主的索林的阿拉貢,在國家覆滅和麪臨巨大危機的時候,王者必須要再臨。只有納西爾之劍的主人可以召喚山谷的亡靈大軍,因爲這些被詛咒的靈魂曾宣示效忠人皇埃西鐸,卻在大敵當前逃之夭夭,在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之前他們是被詛咒的孤魂野鬼,不得安息。當然在盡到誓言之後,阿拉貢即便還要面對魔門南的獸人大軍,也放他們安息了。 身爲臣子的博羅米爾和法拉米爾,也是直接要和將士戰鬥在第一線。最終博羅米爾臨死前成爲了阿拉貢應該是剛鐸的繼承人,反之他的父親德內豪想以攝政王的名義獨攬政權,最後表現得像個懦夫自焚而死。 而佛羅多和他的叔叔這樣外形上就是個平民的角色,卻也已自己的勇氣發揮着巨大作用,有的時候他們就是歷史的改寫者。 看,托爾金把這三個階級都照顧到了,這種世界觀的構建,不能不和托爾金的文化背景毫無關係。英國王室也是要服役的,有時甚至會戰死沙場。去看看《國王的演講》就知道了,英國人對君主制的理解和認同,這種君君臣臣的封建秩序,一直從古老的中世紀延伸到現代。法統的火種萬代長明。

人小志氣高、喜愛美食、個性堅毅的霍比特人;深藏不露、胸懷大志的王儲後裔;機智正義、總能帶領大家度過難關的巫師……這些經典的《魔戒》角色皆出自英國作家托爾金之手,這位「奇幻小說之父」逝於1973年9月2日。

電影《魔戒》三部曲,無論從故事情節、拍攝實景、宏大場景和後期特效製作等很多方面,又一次給予了大衆震撼。是爲永恆經典!該系列電影共獲國際獎項351項,提名284項,包括17項奧斯卡金像獎。其中《指環王:國王歸來》以獲11項金像獎的成績成爲了奧斯卡影史上獲獎最多的影片之一。

讓我們細細來分析一下。首先從原著說起,原著《魔戒》本來就精彩無比,由牛津大學教授、著名作家托爾金創作,甚至獲得了“20世紀之書”、“兩千年來最重要的書”這樣的超高榮譽。

電影的故事同原著基本一致,發生在恢弘磅礴充滿魔力的中土世界,講述了圍繞着具有非凡魔力卻透着邪氣的“魔戒”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龐雜大氣,加長版電影十二小時裏的所有故事彷彿包含了人類社會的所有故事——戰爭、和平、友好、背叛、貪婪、誘惑、迷茫、堅強……可以說是應有盡有。除去編劇功力不俗,將這一切全部抬上熒幕更是需要導演的魄力。

除去精彩的故事,令人稱讚的還有素質很高的演技,因爲貪婪而喪失人形本意卻不壞的咕嚕、白髮白鬚騎白馬的甘道夫、堅定堅強卻在最終關頭被魔戒誘惑弗羅多,還有顏值爆表的精靈王子……這些經典的角色被影迷們珍藏在了心中,作爲一份往日的回憶。

一部好電影被推崇,大部分還應該有獨特的,屬於自己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有較好的可延續性——《指環王》完美地符合了這幾點。

中土世界的勇士精神爲人敬佩,後續也有着《霍比特人》續尾,使得故事保持着完整性的同時又給人以幻想空間,所以這也是他爲什麼是經典之作!

對於《指環王》系列這樣的絕佳作品,它收穫高口碑自然是意料之中。與很多我們所熟悉的《無間道》以及最近正在熱映的《反貪風暴》等三部曲電影不同的是,《指環王》的這三部作品所講述的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並且它的劇情發展也是隨着時間線來進行的,讓觀衆看了之後能夠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雖然是大片級別,但是情節還是非常易懂的。在這一點上,夥哥深刻的覺得它比很多其他大片做得好太多了!其次這三部電影雖然上映於十幾年前,但是從整體效果足見片方在製作這系列作品時的用心程度,只能用誠意爆棚來形容!無論是畫面表現以及特效處理等諸多方面都可以稱之爲史詩級別的鉅製。

對此發自內心的佩服美國人在用百分百的投入去製作電影的同時是真不計成本的進行投資啊!當然付出與回報成正比,這三部電影雖然很燒錢,但它最終獲得的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指環王》所獲得的成績已經證明了它的成功。即使是十幾年後再次重溫這三部作品依然會讓人覺得蕩氣迴腸,不禁爲之讚歎!而這個故事中所展現出來的珍貴的友情和他們共同經歷的一切也成爲很多觀衆爲之羨慕的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