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北京城大都是小平房,如今已被高樓大廈取代。

天安門前的人們,那時人們的生活簡單、素樸。

一名男子騎着改裝的寶寶專用自行車,載着自己的孩子。

北京是我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第一條線路於1971年開始試運營,試運營十年後,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

1987年,摩托羅拉推出一款磚頭一樣的手機——“大哥大”。那時一臺“大哥大”要幾萬元,絕對是身份的象徵。

一對情侶坐在公園的長凳上約會,那時人們還是比較保守的,像這樣在公共場合親密擁抱,被人看到不知道會不會尷尬?

把饅頭放在煤爐上烤,雖然看起來很髒很寒酸,但烤出來的味道特別香,讓人懷念。

街上賣北冰洋汽水的小攤,那時北冰洋汽水火遍全城,供不應求。如今的北冰洋汽水,不知道還是不是當初的味道?

街上一個賣烤地瓜的小攤,寒冷的冬天,兩個老外喫着熱乎乎、甜絲絲的烤白薯,笑得那叫一個開心。

學校開運動會,一羣女生穿着藍白運動服,手裏拿着球。

1985年,一對新婚夫婦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拍結婚照。

老外和三寸金蓮的北京老人合影留念。

那個年代,大街上驢車、馬車還很常見。

1980年,一位老大爺正在協助交警疏導交通。

北京大學的一個女生宿舍。

北京大學的一個男生宿舍。

幾位攝影愛好者拿着海鷗牌雙鏡頭照相機在拍照。

1989年,北京在三環內已經開始限行。

那時的北京站,沒有現在擁擠的人羣。

北京大雜院一角。

80年代的北京街道,相信很多老北京人看了會倍感親切。

竹子寶寶車,現在的寶寶估計坐過的很少。

開往頤和園的小公共。

皇冠出租車。

用三輪車採購大白菜。

一家三口購買電視機。

人們在商場買布。

百貨商店,那時還沒有超市。

數字BP機專賣。

西直門手機一條街。

顧客在東風市場購買燕舞錄音機。

電話亭。

錄像廳。

菜市場。

北京南站。

22路前門總站。

東單路口。

前門大街。

榮茂百貨店。

西單商場。

黃色面的。

生意火爆的大碗茶。

那個年代十分流行的喇叭褲。

大柵欄電影院電影海報。

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店(前門)。

地鐵二號線開通。

人們在地壇公園跳迪斯科。

長安街第一次出現聖誕老人和聖誕小姐。(編輯|小黑)

同步閱讀:

陳道明:我就是演員人,還是活得簡單一些好生命是一場孤獨的跋涉人到中年,你幸福嗎?

感謝您的閱讀,本號甚感榮幸!更多我們的文章和圖書,可下載書巢APP。有批評或建議,請關注我們微信號:書巢閱讀,請不吝隨時指教。

讀後有贈:特贈書巢一個月會員暢讀資格,數千圖書免費讀,保存識別二維碼即可獲得。若能勞您順手關注本號,小編不勝榮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