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報從華爾街見聞獲悉,多位熟悉政策的市場人士向華爾街見聞表示,註冊制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預期會很快推出,科創板率先嚐試註冊制,考慮到有創新企業發行和註冊制兩方面的風險,雖然尚未確定投資者門檻,但有可能參照滬倫通,設立個人投資者300萬,或者參照新三板500萬的門檻。外資是否可以入場,應該還需要監管層與外管局共同決策。

不過,證監會昨日發佈的消息中提到中小投資者可以借公募基金投資科創板,這也許是一種變相降低投資者門檻的方式。而這種方式也是新三板市場長期呼籲的,至今尚未實現的。

一位公募基金公司高管人士表示,作爲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的服務對象是大衆人羣,新三板之所遲遲未讓公募基金入場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資者保護問題無法解決,涉及到倫理問題。如今新三板市場長期低迷,基金公司子公司的專戶產品虧損嚴重,退出困難。如果科創板設置較高的投資者門檻,將面臨同樣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來自深圳的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之前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時,公募基金就遇到許多問題,面對創新新也遇到很大的問題。例如重慶啤酒疫苗事件讓大成基金損失慘重,而科創板的風險不亞當年的重慶啤酒,這讓公募基金以帶客理財方式投資科創板變得異常麻煩。

但是北京的一位公募基金內部人士表示,如果投資科創板是必須的,那就跟養老基金和獨角獸基金一樣,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任務。科技創新是國策,投資者必須改變短視的投資風格,建立長期的價值投資觀,公募基金必須承擔起這項義務。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他們更希望是效仿創業板,一位私募機構人士向新三板報表示,創業板當初的條件是50萬,科創板應該與創業板一致,如果是市場傳言的300萬或是500萬,勢必會影響板塊的流動性,新三板已經是現成的案例了。他認爲,從現有的資料來看,科創板的公司市值會大於新三板市場,那麼其門檻就不應該設置太高。

一位政策研究者表示,目前交易所的合格投資者適當性是針對整個交易所實施的,科創板是在交易所之下設立,依據現有規章制度,應該不會太高。如果市場傳言屬實, 那麼就要修改合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

如今,資本市場越來越向機構投資者市場轉變,中小投資者也越來越多的通過金融產品投資,因此科創板的門檻高低不是太重要,更爲重要的是什麼樣的企業能在科創板上市。優質企業能吸引優質的資本,這纔是科創板的關鍵。

新三板報採訪的多位市場參與者都對科創板充滿信心,我國在科技創新上的投資終將使我國成爲科技創新大國,這對直接投資的一級市場和民間投資市場來說是一大利好。新三板報劉子沐也表示,不管門檻如何,科創企業在多層次資產市場上能升能降是關鍵,好的企業可以向上轉入創業板、中小板,甚至主板,這就能解決門檻和流動性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