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的消息猶如重磅炸彈一樣,引發整個資產市場地震。有人講這是之前戰略新興板的復活,也有人說,這是新三板裏的精選層。隨着官方披露的消息越來越多,新三板與科創板的關係逐步浮出水面。

科創板天然帶有區域屬性

首先,在講話中,“設立科創板和推進註冊制”只是前半句,而後半句是“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這就是爲科創板劃定一個範圍,先要服務於上海本地的科創企業,然後建立科創中心,進而服務於科創中心的企業。還是沒有離開上海。

顯然,這就是一個具有區域屬性的科創板,對於非上海本地的科創企業,非上海金融中心的企業,還是需要新三板來進行服務。所以證監會緊跟也指出了、“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改革舉措。”這一重要的畫線。

科創板對標深交所創業板

其次,上交所對標的是深交所,深交所推出創業板之後,上交所就一直想推出一個類似的板塊,所以不論是之前的戰略新興板還是科創板,都是對標的創業板。當初,創業板設立的理由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形成創新創業聚集示範效應。此次證監會給出的理由是“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幾乎是創業板的升級版。

目前,無論是創業板還是中小板,其IPO的隱性門檻中,淨利潤都在5000萬以上,這是“交易所”性質所限制的,與新三板的證券交易場所相比,肯定不是市場傳言中的那麼低(400萬淨利潤)。之所以設立新三板市場,其背後的原因就在於交易所尾大不掉的央企、國企,科創板的出現,再加註冊制的推進,勢必會造流動性衝擊,這也是今天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扶持科技創新是必然,但保護國有資產不貶值也是必然。

所以,證監會也表示,會在企業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爲妥善的差異化安排。這就是說IPO的其他條件不變。新三板報據此推測,科創板的盈利要求可能會低於5000萬,很可能會對接創業板的官方要求2000萬。股權結構可上可能會實行同股不同權,或是AB股的制度。而在註冊制上,很可能只有科創板才能註冊制,而對於現在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依然要採用IPO制度。

科創板一定有門檻

最後,投資科創板,一定有合格投資者要求作爲門檻,絕對不是會像當前創業板一樣,幾乎零門檻進入。這也是當前市場最爲關心的問題。

證監會已經表示:“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分享創新企業發展成果。”

這就是說,肯定會設立一個投資者適當性條件,不會像現在的A股市場一樣。新三板報推測,很可能是中小資者必須通過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科創企業,而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的門檻也不會太低。畢竟新三板是500萬,如果科創板設置太低,也就跟之前廢掉的戰略新興板沒有區別了,這種制度錯誤監管部門不會觸犯的。

而從這些信息中也不難發現,全國股轉公司可以有從中借鑑經驗和模式,用於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比如設立精選層的同時引進公募基金等投資機構,創新層的企業的轉板制度可以對接科創板等等。

百萬科創企業,大家共同服務

其實,講話釋放的是支持創新創業、支持民營企業、支持中小微的信號,更加凸顯了新三板繼續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彰顯了新三板的獨特地位,科創板定位於服務科技創新,定位於交易所註冊制的試點實踐,並不是爲了擴大企業覆蓋面以及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要知道,全國數百萬家的科技創新企業,新三板市場才掛牌了1萬多家就已經太多了,而交易所下的科創板又能上市多少家科創企業呢?

新三板的特點在於量大面廣,是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主陣地,也是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戰略部署,我國資本市場不同板塊之間可以實現錯位發展。

新三板報認爲,如此多的科創企業,不是一個科創板,一個新三板市場就服務得了的,覆蓋數百萬科創業企業是全資本市場、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的方向。未來,科技創新變成雙輪驅動,左手科創板右手新三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