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現場圖)

經濟觀察網 宋笛 張文揚 姜鑫

2018年11月5日上午10點,來自俄羅斯的參展商Natalia正守候在上海地鐵17號線諸光路站1出入口——人羣不斷通過這個長長的地下通道行至馬路對面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她暫時還沒有取到入場的資質,但是她仍然願意在門口再等一等機會。

此刻,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這是是迄今爲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恰如Natalia一樣,這些採購商正守候在巨大中國市場的門口,等待時機蜂擁而入。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習近平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到。

地鐵站口

11月5日,上午9點,上海地鐵17號線1出入口的門口已經擠滿了人羣,他們的目的地是馬路對面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構成這一人羣的是講着英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的參展商以及一些交易團人員,由於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一天對於入場資格的要求,一些類別的證件無法在上午進入會場,儘管如此,其中一些參展商依然願意提前來到會場外等待時機。

來自立陶宛的Sankauskas正在協調幫助團隊獲得入場資格,立陶宛此次派出了食品、酒類、烘焙類行業的企業一同參會,他非常期待能在中國開闢市場,擴大對中國的出口。

立陶宛是歐元區第19個成員國家,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立對華出口額達1.8億歐元,其中,立原產商品爲1.3億歐元,同比增長40%。立對華出口主要商品及佔比爲:傢俱(29%)、木材及其製品(22%)、光學及手術儀器(14%)、機械裝備(7%)。

值得關注的是,立陶宛駐華大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立陶宛是第一個確認參加即將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國家;同時,該大使還表示希望深化雙方關係,將雙邊貿易提升到更高水平。”

來自韓國的一家參展商的兩名工作人員被留在了外面接應,儘管這家公司的“大部隊”已經開始進入場館準備,他們展位將會放着包括薯片在內的各類食品。這是一家食品生產企業,此次派出了超過20人蔘與進博會,“我們這次沒有KPI考覈目標,沒有說一定要賣出去多少,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和消費者認識我們”,這家韓國參展商工作人員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外商訴求

參展的外商企業希望從會議中得到什麼?

就在進博會開幕的前一天晚上,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組織了一場進博會遇熱酒會,酒會上,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Apex-Basil)局長 Roberto Jaguaribe與媒體記者介紹了巴西的參展的訴求。

Roberto Jaguaribe爲巴西前駐華大使,同時還有個霸氣的中文名字——江豹。據瞭解,江豹在3日就已經來到上海,作爲主賓國,巴西有87家公司參展,450名企業家代表參加,覆蓋食品、醫療、服裝、軟件、電影動畫等多個領域,其中還有200名企業家組團乘飛機來到中國。

據江豹介紹,此次來中國主要時推廣巴西的產品和服務,最主要的“目標”是中國。

江豹表示,巴西是中國非常多產品的供應商、供應國,中國和巴西的合作很多是從一些大公司開始的,可能很多中國的消費者已經消費了巴西的產品,但是由於是TO B渠道,並不知道產品是來自巴西的。因此,現在除了繼續和中國的新的大型的企業合作外,江豹更希望讓國內已經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可以更好的接洽和准入中國市場。“可以通過兩個渠道,一個就是線下食品店的渠道,另外的話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的渠道來連接中國的消費者。”江豹表示

金融機構也寄望在這一場全球性的“進口盛筵”中發揮作用。

在服務貿易展區的1A4-007位置,是一個主題形象爲兩層藍色巨輪的展臺,這是渣打銀行集團的展臺。渣打中國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蕾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渣打銀行是最早承諾參與進博會的企業之一。我們可以用四組關鍵詞來概括渣打對企業進口業務的支持:短期貿易融資 、跨境金融對接 、外匯風險管理和地區風險管理。通過支持跨境貿易,我們希望進一步促進和推動資本、商品、服務、信息和人員在全球的便利高效流動,爲中國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機會

上海地鐵17號線諸光路站並沒有完全封閉,人流還是可以通過另一側的入口進入地鐵站並轉乘至上海各處。

在11點左右,久等無果的賀國強暫時離開了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賀國強是山東雅達節能公司的負責人,他在網上獲知了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時間和地點後便從山東趕赴上海,由於前期沒有申請,賀國強還沒有獲得參會的證件,但是他仍然願意來試試運氣。

賀國強所在的山東雅達節能公司是一家來自山東省濰坊市的建築保溫材料公司,生產防火聚苯板等建築保溫材料。他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國內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價格比較低,所以他想試着開闢國際市場,特別是俄羅斯和日本等海外國家的市場。

在海外的貿易商懷揣熱情,試圖打開廣闊中國市場的同時,中國本土的企業特別是一些更具技術實力的企業也試圖通過這一次機會能夠接觸更多海外的商人,尋找到更廣闊的市場。

和賀國強類似,易亮平也是抱着類似的動機守候在17號線諸江站的出入口,他所在的企業是一家人臉識別智能鎖企業,這家企業曾經在負責過多次展會的安保設計,在賀國強看來,真正廣大的市場是消費市場,如果能走進消費端的千家萬戶,企業必然會獲得更加快速的發展。

在易亮平的包裏放着一沓企業的資料,並對企業的各個案例如數家珍,看起來他不會放過每一次展示自己所在企業的機會。

(立陶宛的企業展組展機構工作人員:Sankauskas)

(上海地鐵17號線諸光路站1出入口外等待入場的參展者)

(上海地鐵17號線諸光路站1出入口外等待入場的參展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