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部由英國拍攝的戰爭電影《例外》,講述的是1940年5月,德軍佔領荷蘭後,一名具有反納粹傾向的德軍年輕軍官被任命爲退位皇帝威廉二世的衛隊長,表面上負責保衛前德皇,暗中要協助蓋世太保調查可能安插在皇帝公館內的英國間諜,當然也包括監視老皇帝及其身邊的人。可是,這位軍官卻與皇帝身邊的一位漂亮女僕墜入愛河,而且這位女僕恰恰就是英國特工,還是一位猶太人!她的任務就是勸說威廉二世前往英國避難。剩下的情節估計大家都能猜到,皇帝自然拒絕了英國方面的邀請,成全了男女主角的愛情,男主選擇站在女主一邊,在皇帝的協助下反殺蓋世太保,協助女主(已經懷了軍官的孩子)成功返回英國。這部電影的劇情是虛構的,不過對於威廉二世晚年在荷蘭流亡生活的反映卻是依據真實歷史,飾演威廉二世的演員就是昔日《音樂之聲》的男主角普盧默,自然演技在線,所以還是值得一看。

■ 影片《例外》的海報,由老戲骨普盧默飾演威廉二世。

迴歸正題,威廉二世作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末代君主,於1918年11月迫於戰敗的局勢宣佈退位,前往荷蘭多恩,開始了二十餘年的流亡生涯,而且他始終不承認對德國在一戰中的失敗負有責任。作爲先前的一國之君,威廉二世仍然擁有可觀的財富,並且同德國國內的保皇派人士保持着密切聯繫,基本上衣食無憂。在荷蘭多恩的莊園裏,威廉二世過着一種田園牧歌式的隱居生活,他最大的樂趣是狩獵和伐木,據說在旅居荷蘭期間他獵獲了數以千計的動物,包括熊和各種鳥類,還砍伐了上千棵樹木(估計放到現在肯定會被環保人士和動物保護組織口誅筆伐)。不過,流亡中的威廉二世並未對政治失去興趣,相反,他密切關注着歐洲和德國的政局,其內心非常渴望霍亨索倫王朝能在德國復辟。

■ 威廉二世在荷蘭多恩的公館,被保留至今。

20世紀30年代初,當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運動在德國政壇崛起時,以威廉二世爲首的前皇室對納粹黨抱以支持態度,甚至給予資金援助,在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爲總理時,皇室成員也在背後推波助瀾,不過這些行動的出發點都是希望納粹黨掌權後能恢復君主制。然而,希特勒並非君主主義者,復辟君主制也不是他的政治目標,他從未考慮過迎接德皇復位。同時,希特勒本人對於威廉二世也沒有好感,認爲前德皇在國家危亡之際選擇逃亡實屬懦夫之舉。另一方面,威廉二世也不欣賞希特勒,對於納粹黨的高壓政策和反猶傾向表示反感,甚至公開發表不利於納粹的言論,比如他在得知1938年“水晶之夜”中迫害猶太人的暴行後曾表示:“我第一次爲自己身爲德國人而感到羞恥。”

■ 流亡期間的威廉二世與家人在一起。

儘管威廉二世並不喜歡納粹黨,但依然爲德國在二戰初期的節節勝利而感到高興,並且多次致電希特勒表示祝賀,不過元首本人讀到這些電報時卻一點也不高興。比如1940年5月,當德軍佔領荷蘭時,威廉二世是這樣祝賀希特勒的:“我的元首,我向你道賀,並希望在你的驚人領導下德國君主制將得到完全恢復。”在德軍成功佔領巴黎後,威廉二世再次致電稱:“祝賀!你用我的軍隊贏得了勝利!”對此,希特勒向身邊人抱怨道:“真是個白癡!”

■ 老年的威廉二世身穿軍服,他對各式軍裝和勳章的愛好保持了一生。

希特勒和納粹當權者自然非常討厭威廉二世頑固的政治立場和復辟願望,但是鑑於老皇帝過去的地位和聲望,以及他在德國國內保守力量中的影響力,倒也不敢把他怎麼樣,至少在德國佔領荷蘭後,威廉二世在多恩的生活從表面看一切如舊,未受打擾,但是莊園的衛隊全部換成了德軍,而且正如影片《例外》中所表現的,皇帝受到蓋世太保的暗中監視也是可以想象的。此外,在納粹佔領荷蘭後,威廉二世就從公衆視野中完全消失了,其中既與皇帝年事已高有關,但也不排除佔領當局刻意爲之。1941年6月4日,威廉二世在多恩去世,希特勒原本想將皇帝遺體運回國內舉行國葬,但是威廉二世在去世前許下遺願:只要君主制不在德國恢復,他就不會回國,同時要求在葬禮上不要出現任何納粹符號。納粹黨尊重了威廉二世的第一個遺願,但沒有遵從第二個。第二帝國時期的德國陸軍元帥馮·馬肯森,德國軍事情報局局長海軍上將卡納里斯,德國駐荷蘭總督賽斯-英夸特等人出席了威廉二世的小型軍事葬禮。至今,這位德國皇帝依然安眠在荷蘭的土地上。

■ 1941年6月出席威廉二世葬禮的官方代表,中間的老人就是陸軍元帥馮·馬肯森。

■ 今日位於荷蘭多恩的威廉二世陵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