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都聽過的一句話,但在真實地面臨虧損、面臨逾期、面臨本金無法兌付風險的時候,還是會焦急慌張到失去冷靜。尤其是,理財平臺出現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問題。

債轉花樣翻新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債轉股、債轉房、債轉股票都已經成爲常態,連債轉樹、債轉酒、債轉代金券都已經不再“見怪不怪”,一些網貸平臺彷彿搖身一變,成爲一個個售樓處、售卡平臺。

從監管上看,根據2017年12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下稱《57號文》,對網貸平臺債權轉讓實行嚴格管控,劃定禁止業務的政策紅線。

在具體驗收工作指引上,《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審覈與整改驗收工作指引表》明確要求,禁止開展可以調整原始債權收益率的債權轉讓業務以及開展以出借人所持債權作爲質押的“淨值標”借款業務。

廣東省、深圳市等地也發佈相關說明,並強調禁止高頻次轉讓,而在出借人之間進行的低頻次債權轉讓,應認定爲合規。以避免大規模折價“債轉”出現,防止出借人恐慌性出逃、引發危機。

但在平臺與出借人之間,實際上並未形成債權,也並未直接產生債務關係。不過,網貸平臺可以受讓出借人債權,向借款人追償。在這個基礎上,平臺也取代借款人,成爲了“還款對象”,需向出借人(投資人)兌付本金及利息。

債轉股獲益?至少等3年

然而,由於經營不善、清盤退出,部分平臺也產生了兌付不力的危機。這時候,爲了讓投資人能更快地獲得本金兌付,網貸平臺不得不“變賣”資產,同時,加強催收,來獲取足夠的資金應對。

聚焦領域的不同,也導致網貸平臺可“變賣”的資產,或者用以抵債的“等價物”也不盡相同。6月以來,多家平臺選擇清盤退出,並在兌付方案上選擇了債轉股(股權),債權人搖身變股東,甚至有平臺給出了銀行的股權。

互聯網金融領域某資深律師表示,“平臺在合格經營的前提下,促成借貸雙方從債權關係轉爲股權關係,在法律上是可行的。”實際上,多個民事判決案也顯示,類似做法不違反法律規定。

儘管平臺債轉股在法律上可行,但其在實際操作中卻飽受爭議。2018年年初,提出“50%債轉股”清算方案的雅堂金融,其母公司雅堂控股的董事長楊定平等人因涉嫌違法犯罪投案自首,至今未完成投資者的資金兌付。

據瞭解,平臺債轉股的兌付方式是將投資者的債權按出借金額轉換成借款企業的相應股份,投資者原本需要的還本付息將轉變爲按股分紅。

而投資者如何獲得股權,大致有兩種解決辦法。

一是股權代持,平臺公司或關聯公司通過代持股協議爲投資人持股。今年7月,宣佈清盤退出的有融網、中再融都選擇了股權代持方式進行債轉股。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股權代持的協議效力一般爲法律所認可,但普遍被認爲帶有一定模糊性,是有很大風險的。“雖然司法解釋肯定了股權代持協議的效力,但是投資權益並不等同於股東權益,投資權益只能向名義股東(代持人)主張,而不能直接向目標公司主張,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二是成立股權投資基金。柒聞網注意到,愛投資等平臺提出設立債轉股有限合夥基金,這其實又設立了新門檻。

首先,原本100元可以起投的P2P投資人,如今還要符合私募投資基金合格投資者標準。而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下稱《私募管理辦法》),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其次,《私募管理辦法》還規定,通過彙集多數投資者的資金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私募基金的,應當穿透覈查最終投資者是否爲合格投資者,併合並計算投資者人數,而私募基金的股東人數累計不得超過200人。

此外,監管明確禁止私募基金份額拆分行爲,股權代持方式更是行不通。如此一來,衆多小額投資人都被阻攔在股權投資基金之外。有投資者對債轉股方案表示擔憂,“誰知道拿到的是什麼樣的公司的股權呢?”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關於債轉股,從開始到有收益的過程至少持續3年以上,再加上退出時間,起碼要等3至5年。”

網貸平臺成賣場 投資變消費

除了債轉股,一些網貸平臺還推出各種各樣的債權換實物的兌付方案。8月底東方銀座旗下平臺債轉卡,可換房產、住酒店、買阿瑪尼Gucci;10月19日,前海航交所向投資人提供“退出本金兌換機票代金券”服務;10月22日,理想寶提出債轉房、股票與銀行股權……

早在2016年,深圳P2P平臺瑞銀貸曾推出“債轉樹”方案,投資者可用黃花梨樹進行資產過戶的形式兌現;安徽P2P平臺徽融通提出以酒抵債;廣東平臺快速貸除了以酒抵債,還提出以商品房、百色商鋪衝抵債權。除了以上這些,據媒體報道,還有公司出現過“以珊瑚抵債”、“以蒜抵債”之類的案例。

債轉物無疑是在資金不足情況下,比較快的兌付方式,或將省去資產處置的環節,直接進行資產過戶衝抵債權。部分投資者表示可以接受這樣的處置方案,只不過投資變成了消費。在這樣的情況下,網貸平臺也搖身一變成爲了大賣場,售樓、賣樹、換酒,彷彿只有想不到沒有換不到。

“東方銀座給了套房”,此前一名東方銀座旗下網貸平臺小微金融投資人表示,並稱“拍板了”,6個月後網籤。東方銀座給出的債轉方案顯示,可以在東方銀座旗下的酒店、商場、電影院等進行兌換消費。“住五星級酒店,喫自助餐”。

還有投資者稱,以前就是抱着“不還錢可以住酒店”的想法投資的小微金融,結果成了現實。實際上,這樣的投資人並不在少數。目前,已經有不少投資人成功完成“債轉卡”流程並獲得東方銀座提供的消費卡,或者兌換成其他服務,其所有花費項目均在東方銀座體系下。

有人止損 有人堅守

面對各種債轉花樣,有人接受有人愁。前海航交所的退出本金兌換機票代金券服務遭到了衆多吐槽,有人表示“按投的本金算,代金券飛一輩子也飛不完”;有人則認爲平時出行都是公司預定,自己一般用不着機票代金券,或者代金券開不了發票。但在行動上仍有較多投資者表示可以接受,“止損吧,拿回點什麼是什麼。”

對於反覆變卦的理想寶所出墊付方案,投資者更是不買賬。10月22日,理想寶分別提出了由擔保公司墊付、債轉房、債轉股票、某國有控股銀行股權股票與債轉共享充電寶資產等多種債權處理方式。

此外,理想寶還給出資產清算的處理方案,平臺引入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清算,最終資產處置所得款項按比例償付所有出借人,而處置完成時間由第三方資產公司處置進度而決定。

不過,僅僅6天后,理想寶“變臉”,稱所有兌付方案無效。目前,理想寶表示,等額兌付方案及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清算償付方案作廢,其它可繼續執行或申請新方案。

反覆變卦的理想寶的兌付計劃似乎並不順利,柒聞網瞭解到,有部分投資者表示自己簽了平臺兌付協議,但並沒有收到平臺承諾的10%的本金。

而理想寶反覆“變臉”的行徑也令投資者信任大減。不少理想寶投資者堅持平臺退還本金,並堅決拒絕接受兌付方案,“合同執行執行一段時間就撕毀,又出新的無賴合同,不能讓它得逞。”(文/青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